俄烏戰爭改寫世界格局 東西對抗新冷戰成形
俄烏戰爭將重組世界格局,國際政治將走向集團對抗─美國與西方集團對抗中俄與亞洲集團。戰略安全與地緣政治經濟利益,將會主導兩大集團對抗的主軸。 文/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組長) 俄羅斯總統蒲亭2022年2月24日揮師烏克蘭,情勢緊繃數月的俄烏對峙終究還是開戰。俄國侵烏堪稱繼2001年911恐攻後,本世紀第二起讓全球地緣政治改觀的重大事件,俄國與西方撕破臉、美國將中
本期文章
-
俄羅斯掐歐洲能源命脈 德國淪俄烏戰爭輸家
德國政要最近接二連三公開認錯,嚷嚷「被蒲亭騙了」。似乎到了俄軍入侵烏克蘭,德國才突然頓悟對俄政策走到死胡同,政府只好硬著頭皮調整能源政策,全力擺脫對俄國能源的依賴。
全球中央 278天前 -
菲大選小馬可仕呼聲高 親中的杜特蒂後繼有人
小馬可仕在外交政策與杜特蒂不會有太大差異,但在跟北京維持良好關係的基調上,如何處理與美國的共同防禦條約和國防合作協議等盟約,各方拭目以待。 文/陳妍君 (中央社駐馬
全球中央 278天前 -
英國染疫免強制隔離 與病毒共存憑這關鍵
多數專家認為,成功的疫苗政策、便宜(甚至免費)易取得的篩檢工具和設施,以及對抗疫情等應用領域的研發創新能力,是英國可與病毒共存的重要條件。 文/陳韻聿 (中央社駐倫
全球中央 278天前 -
戴不戴沒那麼簡單 美國口罩背後的文化戰爭
近幾個月,美國各州逐漸取消室內戴口罩的強制規定。但這一路走來,戴不戴口罩在美國一直都沒那麼簡單,不只是防疫問題,更是政治與文化的衝突點。 文、攝影/林宏翰 (中央社
全球中央 278天前
其他全球中央雜誌
-
台積電當神隊友 日本半導體敗部復活
1990年代,日本半導體廠商誤判形勢,輸給積極投資的台灣、韓國。現在,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到熊本縣設廠,將成為「矽島九州」復活的領頭羊。 文、攝影/楊明珠 (中央社駐東京記者) 日本
-
德國鼓勵國際人才落地 求職卡位好時機
德國產業種類多,適合居住的城市也多。另外,外國對德國教育體系出身或在德國工作過的人往往刮目相看,以後想搬到另一個國家工作也相對容易。 文/林育立 (中央社駐柏林記者) 德國產業發達
-
廢棄光電板何去何從 日本專案因應未雨綢繆
達成減碳目標前,必須面臨過程中產生光電板廢棄潮等問題,這是否會成為減碳的「必要之惡」,就要看政府與業者如何找出因應之道。 文/黃名璽 (中央社編譯) 日本政府為推動節能減碳已提出2
-
挑戰書店倍增 日本紀伊國屋逆勢而為
紀伊國屋書店副社長藤則幸男說,沒有賣書的書店,出版社就不會出版好的書;沒有書可賣,書店就會倒閉,「我想改變這種惡性循環」。 文/黃名璽 (中央社編譯) 日本出版業界正遭受網路購書、
-
西班牙人愛午睡 超現實主義大師也瘋狂
西班牙最大牌的午睡代言人,非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莫屬!據說徘徊於夢境和清醒之間的「微午睡」,正是創意找上門的神奇片刻。 文/胡家綺 (中央社駐馬德里記者) 每當有人問起西班牙特殊的
-
吃飯老是剩一口 西班牙立法打擊浪費
法案規定餐廳須提供免費容器讓顧客打包吃剩的食物,這個做法雖不符合西班牙人用餐習俗,但或許能逐漸改變西班牙人面對剩食的態度。 文/胡家綺 (中央社駐馬德里記者) 筆者的另一半是西班牙
-
白髮皺紋我驕傲 熟女素顏拒絕修修臉
如果年長女性個個都厭惡她們的臉龐,那比她們年紀要輕的女性不是都將對下半輩子惶恐不已? 整理/蔡佳敏 (中央社編譯) 女性向來對「年歲增長」十分敏感。在人手一支手機、網路社群平台盛行
-
美國奶粉缺貨亂陣腳 拜登期中考前急解題
總統拜登數度透過推特發文,親自向大眾報告配方奶粉運送的進度,這一波奶粉之亂的衝擊力道絕對不容小覷。 文/林沂鋒 (中央社副主任編譯) 美國今年初的嬰兒奶粉短缺,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
美國40年最大通膨怪獸 疫情下轉職潮成推手
民間需求隨疫情降溫而增加,卻碰上全球供應鏈遭遇瓶頸,供需失衡加上疫情催生「大辭職潮」,40年來最具威脅的通膨怪獸隨之誕生。 文/尹俊傑 (中央社駐紐約記者) COVID-19(20
-
疫情意外成徒步區推手 全球禁車潮愈吹愈旺
禁車措施在很多方面改的不是空間,而是試圖改變一種態度。過去,就算禁一小段路就引發強烈反彈,而COVID-19疫情意外讓事情有了轉折。 整理/蔡佳敏 (中央社編譯) 全球各大都市都有
-
109辣妹乍現 日本吹起平成懷舊風
去年春天以來,陸續有日媒探討平成懷舊熱這個話題。對於昭和或平成懷舊熱感興趣的Z世代,認為復古就是流行,就是「卡娃依」。 文/楊明珠 (中央社駐東京記者) 之前日本平成時代(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