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辣妹乍現 日本吹起平成懷舊風
去年春天以來,陸續有日媒探討平成懷舊熱這個話題。對於昭和或平成懷舊熱感興趣的Z世代,認為復古就是流行,就是「卡娃依」。 文/楊明珠 (中央社駐東京記者) 之前日本平成時代(1989年至2019年)的一些文化頗富特色,像是女孩流行塗個大黑臉、穿著泡泡襪,今年是令和四年,但記者去年9月在東京澀谷卻看到一群人做此打扮,心想,日本真的有一股「平成懷舊」熱嗎? 復古商
本期文章
-
球員卡風潮回來了 NFT讓交易更火爆
疫情期間帶動球員卡價格飆漲,史上金額最大十筆球員卡交易當中,有七筆就發生在近兩年。 文/林宏翰 (中央社駐洛杉磯記者) 「快去閣樓,找出那個塵封的盒子吧!」COVI
全球中央 116天前 -
日夫妻同姓制全球罕見 保守力量當道民意難撼
儘管日本政府在許多項目陸續開放女性婚後可以使用婚前的姓氏,但實務上仍有其限制,這就讓日本社會希望實施「選擇性夫妻不同姓」的聲音愈來愈大。 文/黃名璽 (中央社編譯)
全球中央 116天前 -
新世代平台革命 韓國成立元宇宙國家隊
韓國科學技術情報通信部去年成立元宇宙聯盟;首爾自今年起打造「元宇宙首爾」平台,將相關應用擴大到經濟、文化、旅遊、教育等所有市政業務。 文/廖禹揚 (中央社駐首爾記者
全球中央 116天前 -
社交科技新演進 在元宇宙開創第二人生
體驗當富豪的感覺、重塑不一樣的第二人生,在元宇宙規劃的未來都不是夢,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間,就看您要不要買單! 文/周世惠 (中央社駐舊金山記者) 「元宇宙」到底是
全球中央 116天前
其他全球中央雜誌
-
美國40年最大通膨怪獸 疫情下轉職潮成推手
民間需求隨疫情降溫而增加,卻碰上全球供應鏈遭遇瓶頸,供需失衡加上疫情催生「大辭職潮」,40年來最具威脅的通膨怪獸隨之誕生。 文/尹俊傑 (中央社駐紐約記者) COVID-19(20
-
俄烏戰爭改寫世界格局 東西對抗新冷戰成形
俄烏戰爭將重組世界格局,國際政治將走向集團對抗─美國與西方集團對抗中俄與亞洲集團。戰略安全與地緣政治經濟利益,將會主導兩大集團對抗的主軸。 文/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組長) 俄羅斯總
-
疫情意外成徒步區推手 全球禁車潮愈吹愈旺
禁車措施在很多方面改的不是空間,而是試圖改變一種態度。過去,就算禁一小段路就引發強烈反彈,而COVID-19疫情意外讓事情有了轉折。 整理/蔡佳敏 (中央社編譯) 全球各大都市都有
-
奧勒布羅開放藝術展 顛覆想像創造小城價值
奧勒布羅這個小城,因開放藝術而聞名,顛覆人們對藝術的想像。藝術不再是高不可攀、鎖在展覽館裡的物品,而是可以在大眾生活裡產生連結和共鳴。 文/黃齡儀 (旅居斯德哥爾摩) 位於瑞典中部
-
拜登壓油價救支持率 能源危機衝擊綠能政策
拜登綠能政策藍圖畫得美好,卻被一場能源危機打亂。其中最棘手的就是影響民生問題、飆升的油價。 文/徐薇婷 (中央社駐華盛頓記者)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任以來,誓言大刀
-
致力百萬難民融入德國 成就梅克爾政治遺產
2015、2016兩年,德國收容了100多萬的難民,根據去年底的報告,2015年抵德的難民,已有近一半找到正式的工作,如果不是疫情,比例將更高。 文/林育立 (中央社駐柏林記者)
-
你越打我越強 台灣大數據主動防禦網攻
台灣每個月遭受多達2,000萬至4,000萬次的境外網攻,政府單位不是過濾掉而已,而是蒐集起來分析,累積大數據,現在正往「主動式防禦」的方向前進。 文、攝影/賴于榛 (中央社記者)
-
法國志工服務人數激增 疫外的弱勢暖流
疫情讓法國投入志願服務的民眾激增,「若要找出這個疫情有什麼好處的話,那就是它帶來了真正跨世代的團結」。 文/曾婷瑄 (中央社駐巴黎記者) 根據長期照顧露宿者的慈善機構皮耶神父基金會
-
疫後大離職潮來了 在家工作教會美國人的事
疫情期間在家上班的遠距工作模式普遍之後,深刻改變了美國人對工作和生活的思考方式。更多年輕人不再委屈自己,寧可辭掉工作,追尋新的生活。 文/林宏翰 (中央社駐洛杉磯記者) 今年6月,
-
日本宣示新減碳目標 核電角色尷尬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曾強調「要最大限度活用包括核電在內的電力」,但對於這個曾發生核災的國家,大概很難取得廣泛民眾對持續使用核電的理解。 文/黃名璽 (中央社編譯) 日本首相菅義
-
青少年不耐寂寞 防疫掀心理疾病潮
他們比較無法想像疫後的人生道路,也比較不擅長延宕滿足,因此錯過畢業典禮、生日派對、體育季等重大里程碑,對他們的打擊是相當深切的。 整理/蔡佳敏 (中央社編譯) 2019冠狀病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