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別忘了組織也要轉
【文/鄧嘉玲】 在數位巨浪席捲下,所有的企業都在思考如何進行轉型。這其中,決定勝負的關鍵是,組織有沒有跟著轉型。 兩位重要管理學者──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莉塔.麥奎斯(Rita McGrath)和暢銷財經書《執行力》的作者夏藍(Ram Charan),在本期合作,描繪出成功進行轉型的組織樣貌。由於如今資訊可以不經過濾,就傳給第一線的決策者,組織會以許多專案團隊
本期文章
-
台灣松下的接班學
【文/楊瑪利】 如何找到接班人,是過去幾年來台灣企業界的顯學。今年1月9日到13日播出的《請聽,哈佛管理學!》(https://linktr.ee/hbrtaiwa
哈佛商業評論 48天前 -
《請聽,哈佛管理學!》Podcast點聽數上看1千萬
【文/林珮萱】 當台灣進入Podcast戰國時代,《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也積極跟上「聽經濟」的潮流,開台《請聽,哈佛管理學!》(https://hbrtw.
哈佛商業評論 48天前 -
致勝的「選擇權」
【文/大衛.諾布爾 David Noble、卡洛.高夫曼 Carol Kauffman】 面對危機或機會,領導人往往會退回到過去對自己有效的領導風格。但若想要有成效
哈佛商業評論 48天前 -
打破層層批准的公司
【文/莉塔.麥奎斯 Rita McGrath、瑞姆.夏藍 Ram Charan】 數位科技正把決策能力推到組織邊緣,讓企業能採用比傳統上更扁平、可重組性更高的結構。
哈佛商業評論 48天前
其他哈佛商業評論雜誌
-
當心「太忙」的警訊
【文/鄧嘉玲】 忙碌,常常被認為是一種美德,企業也總是標榜勤奮工作;而近年來企業如火如荼進行的數位轉型,讓員工因擔心被機器取代而加倍努力,更加深了這種文化。 但是,過度工作會提高流
-
六代同堂的職場難題
【文/楊瑪利】 你是否注意到,台灣的職場已進入多元世代融合中。許多二、三年級出生的台灣第一代創業家,仍充滿戰鬥意志,尚未退休;2000年後出生的年輕世代則已進入職場。若以十年為一代
-
向上管理,華人學不會?
【文/楊瑪利】 2019年時我訪問了亞裔創投教父中經合董事長劉宇環的千金劉宏敏,她當時是花旗銀行位階最高的華人女性,擔任財富管理北美區執行長,統領2,000位員工,管理5,000個
-
無聲離職潮,誰的錯?
【文/楊瑪利】 最近,全球職場出現一個熱門關鍵字:「Quiet Quitting」。在台灣,有人翻譯為無聲離職、安靜離職,或更貼近原意的在職離職。 緣起是今年7月,有人在TikTo
-
謝惠全樂觀應對通膨:「全年營收仍看好!」
【文/張彥文;攝影/蘇義傑】 在今年百強榜單上,航運業表現引人注目,尤其奪得總排行第三名(https://event.hbrtaiwan.com/2022twleader/)佳績的
-
這本書,我一定收藏!
【文/楊瑪利】 最近有一本書出版後,我意外得到很多師長與朋友的主動回饋。不少認識多年的朋友、其中很多是各大學管理學院的教授,對這本新書的反應,顯然比我興奮,有人還主動分享了應該如何
-
「智力」跟你想的不一樣
【文/天下文化】 本書為全球暢銷書《讓天賦自由》作者肯.羅賓森生前構思的最後一部著作。他的TED演講〈學校扼殺了創意嗎?〉(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
-
塑膠業的毛利王!創新研發力逆轉夕陽工業
【文/張彥文】 走進宗瑋工業的廠房,會以為自己身處高科技的研發中心。現任董事長林健祥,30年前接手家中虧損連連的塑膠工廠,放下博士光環從頭打拚。他雖身處傳統產業,卻心懷追求創新的研
-
「沒肩膀」的領導人
【文/楊瑪利】如何做個好主管?在天秤兩端取捨平衡,是一門藝術。 到底怎樣才是好主管?最近我有一些不同的體會。這陣子一位多年擔任高階主管的朋友與我分享,多年來他總覺得有義務要幫助他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