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矽晶圓廠的台積電」,環球晶圓徐秀蘭拚世界第一
【文/張彥文、攝影/池孟諭】 有著「晶圓女王」稱號的徐秀蘭,藉由多次併購,讓環球晶圓成為母集團裡最賺錢的金雞母。耀眼的成績單背後,是每天堅持凌晨就起床、數十年如一日的毅力與專注力。面對排到2024年的踴躍訂單,徐秀蘭心中還有更壯大的理想藍圖…… 41年前,新竹科學園區草創,舉目只見一片黃土,區內道路仍在興建中。1981年,竹科園區內登記第八家的中美矽晶,就在
本期文章
-
特力集團李麗秋用「簡單的力量」,稱霸台灣居家產業
【文/張彥文、圖/特力集團提供】 談到企業女強人,大眾很難聯想到衣著樸素、行事低調,甚至上市場買菜的鄰家形象。但「簡約、踏實」,就是李麗秋堅守四十餘年的人生哲學,並
哈佛商業評論 133天前 -
讓自己舉足輕重
【文/楊瑪利】 新的一年,提升自己成為多元人才,並且讓公司的同仁們更多方面發展,都是提升個人與企業競爭力的不二 法門。 自從2021年7月中旬《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
哈佛商業評論 133天前 -
活用學習曲線管理績優團隊
【文/惠特妮.強森Whitney Johnson】 當人們在一個新的專業領域中發展能力時,他們會延著S曲線移動:在「起始點」(launch point),成長是緩慢
哈佛商業評論 133天前 -
建立新時代領導團隊
【文/保羅.萊茵旺 Paul Leinwand、馬哈德瓦.馬尼 Mahadeva Matt Mani、布萊爾.謝普德 Blair Sheppard】 對許多想繼續維
哈佛商業評論 133天前
其他哈佛商業評論雜誌
-
塑膠業的毛利王!創新研發力逆轉夕陽工業
【文/張彥文】 走進宗瑋工業的廠房,會以為自己身處高科技的研發中心。現任董事長林健祥,30年前接手家中虧損連連的塑膠工廠,放下博士光環從頭打拚。他雖身處傳統產業,卻心懷追求創新的研
-
「沒肩膀」的領導人
【文/楊瑪利】如何做個好主管?在天秤兩端取捨平衡,是一門藝術。 到底怎樣才是好主管?最近我有一些不同的體會。這陣子一位多年擔任高階主管的朋友與我分享,多年來他總覺得有義務要幫助他帶
-
台大管理學院院長胡星陽:ESG+創新,未來企業發展兩大課題
【文/張彥文;圖/胡星陽提供】 在《哈佛商業評論》迎向百年慶之際,全球繁體中文版也將自本期開始,陸續訪談國內多所重要的商管學院院長,談談管理教育的過去與未來值得關注的趨勢。首篇訪談
-
預測中美兩大巨頭的未來
【整理/天下文化】 2022年仍將是個很有趣的一年,由於美國及台灣股市已經連續漲了幾年,媒體都在討論有哪些可能影響2022年經濟及股市的風險。大家不約而同地提到通貨膨脹帶來的升息風
-
意外爆紅的ESG文集!
【文/楊瑪利】 ESG風潮正式吹進台灣,國內企業要如何在追求利益的同時,落實綠色金融的理念? 2018年6月,台灣某上市公司股東會現場,來自倫敦的投資人代表提問:「我們在年報中讀到
-
-
旺宏sNOVA超新星系統,吳敏求超前布局30年的競爭力!
【文/張彥文;攝影/張智傑】【2021數位轉型鼎革獎—數位轉型領袖獎】若在10年前就提出數位轉型,已經被視為目光超前了,但旺宏電子董事長兼執行長吳敏求,早在30年前返台創業的第一步
-
-
另啟思考框架,你也是「造局者」
【整理/天下文化】 「Framer」原意是起草美國憲法的那群人,他們建立聯邦政府的「框架」,正是「造局者」的典型:運用腦中的思考框架,在現實社會構建可實現夢想的體制,他們展現了腦中
-
如何面對疫情爆發下的悲傷?
【文/楊瑪利】 過去一年多來,台灣一直是世界抗疫模範生,沒想到,防守了一年多,台灣還是失守。 去年3月,美國爆發嚴峻的新冠疫情,總部位於波士頓哈佛大學校園附近的《哈佛商業評論》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