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最新市值王 看懂投信買超的虛與實 藥華藥關鍵五問 撥開多空迷霧
根據《財訊》報導,藥華藥去年11月拿到美國藥證後,股價起飛,最近更在投信助陣下,登上生技股價與市值雙料冠軍,這個頭銜是不是名副其實?多空雙方都有話說。 文/劉軒彤 《財訊》報導指出,最近,因為女星張鈞甯去年認購藥華藥私募股而帳面上大賺,無形中幫公司做了廣告,藥華藥如今聲勢漸長,素來公司有一批鐵粉股東,如今更是熱血沸騰;最特別的是,原本對藥華藥甚少聞問的投信,
本期文章
-
養殖戶過度仰賴單一市場 缺冷鏈也缺加工產業鏈 中國突襲石斑 台灣救魚如救火
根據《財訊》報導,繼鳳梨、釋迦、蓮霧之後,中國再次突襲式禁止台灣活石斑魚進口,引發高度爭議;但長期來看,台灣農產品如何提升品質加工出國、分散銷售市場,才是接下來更重
財訊 45天前 -
音樂界的鬼才 也有經營長才 灣聲樂團李哲藝 用企業魂玩音樂
李哲藝致力將「古典音樂台灣化」、「台灣音樂古典化」;所創樂團結合企業家的贊助,並引進經營與行銷概念,立志將台灣音樂傳送到國際上。 文/郭瓊俐 氣勢磅礡的交響樂,以航
財訊 45天前 -
動員1500位養樂多媽媽 自營通路銷售占比高達65% 一瓶養樂多長青60年的街頭功臣
根據《財訊》報導,進軍台灣近60年的養樂多已成為國民飲料,歷久不衰的原因,除了發揮日方的關鍵技術,做好品質管理外,「養樂多媽媽」銷售模式,也助長業績。 文/孫蓉萍
財訊 45天前 -
童子賢「不見兔子不撒鷹」 北美設廠看好商機 和碩轉攻車用領域 靠特斯拉衝毛利率
「毛利率要怎樣提升?會不會繼續往上?」是小股東最關心的議題。和碩將以商用與車用兩大市場作為下一個轉型大計,童子賢的一句話,或許能讓小股東有所期待。 文/楊喻斐 根據
財訊 45天前
其他財訊雜誌
-
第二季全球股債波動加劇 淨值減損恐引發連鎖效應 南山淨值大蒸發 潤泰雙雄拉警報
根據《財訊》報導,南山人壽第2季淨值恐怕大蒸發,連帶也會繼續影響潤泰全與潤泰新的淨值表現,接下來,投資人不只該關注潤泰雙雄第2季獲利狀況,每股淨值的變化也將影響公司評價。 文/涂憶
-
壽險業獲利、淨值縮水 災情蔓延非金融業 潤泰新、潤泰全、寶成躺著也中槍
根據《財訊》報導,台灣壽險業近期受到全球股債動盪波及,獲利、淨值大幅縮水,不只影響到壽險型金控,更影響到潤泰新、潤泰全、寶成這三家公司的評價。 文/涂憶君 全球步入升息循環、股債齊
-
多重因素夾殺 連續5個月銷量衰退 國內車市罩烏雲 業者苦等天光
缺車、漲價、疫情,多重因素糾結已經造成車市前景不容樂觀,這段谷底,車廠可能又會面臨產業洗牌。 文/陳雅潔 「上半年已經確定泡湯了!」一名車商談到目前車市的展望,苦笑回答。6月初,今
-
一張防疫保單 意外讓裕隆、和泰也踩雷
文/涂憶君 根據《財訊》報導,防疫保單之亂蔓延,除了主管機關和產險業者,竟也燒向了裕隆、和泰兩大汽車集團,因為兩大集團轉投資的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也身陷保單風暴。 根據《財訊
-
股債波動大 第一季壽險公司淨值蒸發五千億 金融股漲多恐下修 壽險族群首當其衝
壽險、產險股近期利空頻傳,資金撤離,以壽險為主的金融股最多跌幅在一成以上;在股債波動及升息等議題下,未來金融股走勢將何去何從? 文/涂憶君、洪綾襄 根據《財訊》報導,去年獲利登峰的
-
行情不好就買反向?小心放愈久虧愈多 想放空?小心反向ETF的三大迷思
誰說行情不好買入反向ETF就可以穩操勝算?其實,反向ETF有三大特性,投資不慎反而容易虧大錢,在操作上需注意三風險。 文/尚清林 根據《財訊》報導,許多人以為行情走空買進「反向ET
-
關鍵對談 從遠方戰事 看見矽島的機會 台灣不是烏克蘭中國可能變俄羅斯
根據《財訊》報導,俄烏衝突無預警爆發,讓全球經濟在通膨、疫情外,再次籠罩於不確定的陰霾。3位專家針對「俄烏戰爭對台衝擊」議題,解析台灣企業、投資人、政府應該從中學到的寶貴教訓。 文
-
虛擬貨幣設陷阱 釣魚簡訊駭密碼 投資詐術升級 一年被騙走20億元
根據《財訊》報導,隨行動支付普及與熱錢流竄,除了資安門檻提高避免金融業遭駭,新形態網路詐騙崛起也為銀行帶來挑戰。投資型詐騙不只造成財損,甚至衍生悲劇,值得重視。 文/廖珪如 《財訊
-
兩款東方美人茶 奪下英國3星獎 童年茶香張家齊從機師變冠軍製茶師
根據《財訊》報導,苗栗青年張家齊,為了父親放棄航空夢,在返鄉接家業的7年時光裡,他從國際賽敗將到常勝軍,記憶中的味道一直指引他前進。 文/蕭秀琴 根據《財訊》報導,張家齊的名片上、
-
年輕世代對中國具強烈的不信任感 韓國大選 一場親中vs. 親美的博弈
根據《財訊》報導,韓國年輕世代對於中國有強烈的不信任感,但執政黨候選人李在明,延續的是文在寅的親中基調;而在野挑戰來勢洶洶,政局變天不是不可能。 文/黃金山 《財訊》報導指出,韓國
-
人生勝利組轉彎 矢志守護弱勢孩童 韓佳宏做公益 堅定自我救贖之路
高學歷、懂投資、會做生意的韓佳宏一頭栽進公益事業,不只投入資金,更投入文化、社會心理學的考量,因為他照顧的不只是孩子,更藉此追尋過往父母給予的美好時光。 文/廖珪如 《財訊》團隊採
-
強化罰則 《稅捐稽徵法》30年來最大幅度修正 欠稅大戶追到底 鎖定300億再查10年
根據《財訊》報導,立院3讀通過《稅捐稽徵法》,這是近30年來最大幅度的修正案;其中最受關注者,就是將陳年欠稅大戶的追稅年限再延長10年,宣示追回338億元的欠稅款。 文/洪綾襄 根
-
台灣最年輕的教學醫院院長洪朝明 義大「最速」院長:團隊厲害 才能救更多人
洪朝明靠著精湛的醫術、謙沖的性格、突出的協調整合能力,在講究倫理輩分的白色巨塔裡脫穎而出,不到50歲即升任院長;未來,他期許能更接軌國際先進治療,造福病患。 文/游筱燕 《財訊》在
-
疫情創造新需求 台日暢銷商品比一比 2022消費關鍵字:居家、偽出國
2021年新冠肺炎仍然影響每個人生活,因此這段時間的暢銷品多是適合家居使用;另外網購等非接觸的方式大行其道,預料2022年將持續火紅。 文/孫蓉萍 2021年新冠肺炎仍時時擾亂我們
-
58歲才起步 許美雲開啟神奇的破紀錄之旅 冠軍健力老媽 翻轉歐巴桑人生
在接觸健力之前,許美雲是完全不運動的家庭主婦,156公分的身高,卻重達85公斤,她如何靠著健力運動翻轉人生?又如何開啟一段破紀錄之旅呢? 文/蔡百蕙 根據《財訊》報導,61歲的許美
-
第3季交易量逾百億美元 全球創作者爭相投入 從數位藝術到鹽酥雞 NFT異軍突起
根據《財訊》報導,近來NFT投資熱度激增,今年全球第3季單季交易量就高達107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80倍,從當代數位藝術到平民小吃鹽酥雞,萬物都可NFT。 文/洪綾襄 《財訊》報
-
身陷新能源車與手機事業兩大錢坑 格力電器又遭重罰 中國空調女王董明珠 如何挺過風暴?
根據《財訊》報導,中國最大空調企業格力電器,近年股價不斷走低;11月再因產品瑕疵被美國政府重罰9100萬美元。被譽為中國「營銷女王」的董明珠,將如何因應這場白色家電的變局? 文/羅
-
創辦第1代凋零 主要事業體營運未見起色 褪色的耐斯集團 2代接棒如何擦亮招牌
根據《財訊》報導,耐斯集團創辦3兄弟,有兩人已辭世,雖已逐步完成交班,但旗下三大事業體,愛之味、劍湖山及耐斯廣場都面臨獲利不如預期的事業瓶頸。 文/游筱燕 耐斯集團總裁陳哲芳10月
-
豪宅探祕》上市櫃老闆、立委、醫界精英…都住在這裡 富豪新歡 10大豪宅榜出爐
房市熱潮帶動下,過去猶如一灘死水的高雄豪宅也陸續傳出捷報, 目前高雄主要3大豪宅區為農16、美術館和亞洲新灣區,最貴豪宅單價坐六望七。 文/游筱燕 根據《財訊》報導,通膨疑慮加乘台
-
全球車廠晶片荒 它還是賣得嚇嚇叫 特斯拉交車數量逆勢上揚的祕密
當傳統車廠苦於半導體元件不足,紛紛停產或減產時,特斯拉每季交車仍不斷增加。這要歸功於特斯拉從成立之初的發展策略,與其他車業截然不同。 文/林宗輝 根據《財訊》報導,2021年因為半
-
PChome詹宏志打造網家「生態圈」卻拿不出實質成績單...昔日電商霸主如何讓市場重新驚豔?
文/涂憶君 根據《財訊》報導,網家日前召開的重訊記者會場面盛大,中華電信、開發金控等策略投資人齊聚力挺,但跨業結盟的意涵和效益到底是什麼?市場都還在霧裡看花。 《財訊》報導指出,中
-
第一大房企面臨違約風暴 中國地產業黃金30年畫下句點 從掏糞工到首富 恒大許家印樓起樓塌
中國收緊房企融資,恒大首當其衝,股價大跌,債權違約一觸即發。恒大集團創辦人許家印的首富傳奇已經落幕,而中國地產業黃金三十年也將隨之畫下句點。 文/郭庭昱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
-
市場成長超預期 光學龍頭策略髮夾彎 大立光重新擁抱車用鏡頭的算計
根據《財訊》報導,大立光兩年前宣布淡出車用鏡頭市場,現今卻加足馬力成立新公司、還要加碼投資過去花極少心力經營的模造玻璃事業,全是因為大客戶「超乎預期」的訂單量。 文/林苑卿 《財訊
-
Q2「賣積求榮」、7月獲利再創新高!六大壽險台股部位 悄悄轉進「這類避風港」
壽險業者積極從台股實現獲利,繳出亮眼成績單之後,接下來的資金會如何調整、未來的布局策略值得關注。 文/洪綾襄 根據《財訊》報導,緊抓住10年一遇大行情,壽險業積極從金融市場變現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