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至今不放棄清零政策,這幾乎已成為一場政治賭局,押的寶是經濟發展。與此同時,中國還要面對首波「00後」千萬就業大軍畢業即失業的困局。
文/呂佳蓉 (中央社記者)
6月1日是個大日子,當天凌晨幾乎全中國的目光都離不開上海,上海人額手稱慶,歡慶在COVID-19疫情下,上海解封回來了。然而,慶祝的煙火仍掩蓋不了中國集體勞動力市場面臨就業難的困境。COVID-19疫情、嚴苛的清零政策、監管後遺症,以及疊加而來的千萬就業大軍,步步推高失業率。
清零政策惡化失業危機經濟內卷只能先求穩
今年3月底,上海突然性的封閉式管理,令中國經濟注定面臨嚴峻打擊。上海是中國金融中心、帶動長三角經濟圈的龍頭城市,也是中國畢業生就業的首選之都,這代表上海的封城60天,與兩年前的武漢封城76天不可同日而語。
根據中國統計局5月發布的數據,4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上升0.3個百分點至6.1%,創2020年3月以來新高。最值得注意的一項數據是,16歲至24歲的人口調查失業率為18.2%,為有數據以來最高。
大城市封控令產業鏈停擺、企業決定外移,連帶的是招聘被迫取消。於是,上海官方在5月底提出的一項「妙方」: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被當地的年輕人調侃,都知道就業難,原來是這樣解決的。
而名門大學畢業生也難逃整體勞動市場趨勢。6月初,小縣城浙江麗水遂昌縣發布的一份事業單位入圍體檢名單中,驚見畢業於上海復旦、交大、浙大的首屈一指的求職者,讓中國網友震驚,吶喊「經濟卷了,只能先求穩」。
5月底一系列的官方說詞,佐證了求穩是當今中國經濟的首要工作。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5月中下旬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坦承某方面現在的困難比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釋出的訊號不外乎是要落實穩經濟的政策。
可是,現在的疑問仍來自官方堅持的清零政策,只要出現哪怕只是一例疫情,一個地方的交通可能就要面臨停擺、整區封鎖、頻繁核酸檢測,大大不利求職環境與經濟發展。
實習機會遇封城攪局 「不能再被意外困住」
陸媒報導,因為封控導致招聘出現問題的狀況時有所聞,家在陝西省省會西安的肖迪(化名)原本拿到了互聯網大廠字節跳動的實習offer,當時人資主管告訴他,「現在去實習,半年後可能轉正」,令肖迪開心不已。
但是,西安去年底因疫情實施封閉管理,讓他突然性的動彈不得,只能待在家中。
他的這場求職結局是,資方回覆,「不能再拖了,公司有規定,不然只能等下次的招聘了」。肖迪只能哭著放棄實習機會,他說:「就感覺自己的精神垮了,曾經多麼高興,現在就有多麼絕望。」
今年1月,西安解封後,肖迪立馬訂了去北京的機票,原因是「不能再讓意外把我困住」。像肖迪一樣的求職者在中國恐怕多得是,造成的不便與斷然錯失的機會,在清零政策之下恐怕難以平息。
此外,去年的監管政策,造成科技業、教培業、房地產企業舉步維艱,裁員潮如海浪般席捲。去年底至今,包含字節跳動、滴滴打車、騰訊、京東、阿里巴巴等互聯網科技大廠,每每傳出的裁員幅度怵目驚心,百千名員工被裁已不夠看了,雪崩式的部分單位直接砍三成人力、排隊離職攻占媒體版面。
還有,撬動中國經濟的房產企業,多地陸續推出刺激房產的政策,但是能否炒熱轉冷的房市,活化勞動力市場,仍待觀察。
疫情、政策雙重打擊 畢業生迎最難就業季
與此同時,中國還要面對首波「00後」的千萬就業大軍。今年1,076萬名畢業生將步入社會,他們的際遇被稱為「史上最難畢業季」,面對畢業即失業的困局。
細看他們出生的2000年,會讓這一切看來更為荒誕。當時的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互聯網進入1.0時代,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相繼成立,前景欣欣向榮、對外開放、充滿希望。
但到了這批年輕人自己畢業的這一年,先有疫情折損的三年,加之官方經濟政策的走向,讓他們的每一步都顯得艱難、狼狽。
有的選擇考研究所續命學生身分,有的選擇投入公務員考試。根據這一年的投考數據顯示,考生皆創新高。457萬人考研,比去年增加80萬人;213萬人投入公務員考試,平均68人爭奪一個職位。此外,在中國,還有2億人屬於「靈活就業」群體,他們面臨收入不穩、前景不明等困境。
中國政府至今不放棄清零政策,這幾乎已成為一場政治賭局,押的寶是經濟發展。中國能否達成今年經濟成長與城鎮就業目標?能否擺脫監管後遺症?世界都在看。
本文轉載自《中央社全球中央雜誌》。全球中央電子書請連結:
https://www.ysgoshopping.com/
其它文章
-
以色列男女皆兵 全民備戰躋身軍事強國
以色列男女都需服兵役,除了備戰,它更是年輕人成長與身分認同的重要社會和教育儀式,也為日後的職業奠定基礎。 文/賴素芬 (中央社駐特拉維夫記者) 以色列國防軍(IDF
全球中央 25天前 -
俄烏戰爭衝擊地緣政治 瑞典警戒將擴大徵兵
因應近鄰俄羅斯的威脅升高,瑞典在2017年啟動不分男女的徵兵制;隨著俄烏戰爭爆發、申請入北約遭卡關,徵召比例將繼續上升。 文/黃齡儀 (旅居斯德哥爾摩) 瑞典雖然在
全球中央 25天前 -
電纜地下化成效不彰 日本坐實電線桿大國
日本過去10年以極緩慢的速度在推動電纜地下化的同時,每年還以約7萬支的速度增建電線桿,「電線桿大國」稱號當之無愧。 文/黃名璽 (中央社編譯) 被稱為「電線桿大國」
全球中央 25天前 -
舌尖上的俄烏戰爭 一碗羅宋湯主權各自表述
俄烏早在2019年就發生過「羅宋湯大戰」,如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介入,將烏克蘭的羅宋湯烹調文化列入瀕危文化遺產名錄,讓基輔當局樂不可支。 文/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組組
全球中央 25天前
雜誌最新
- AI概念股的擴散效應萬寶周刊 23小時前
- 嚴防金融風暴理財周刊 1天前
- 低軌衛星戰國時代 誰稱英雄?先探週刊 4天前
- 掌握日常6件事.新生兒照護輕鬆上手媽媽寶寶雜誌 7天前
- 聯準會過度專注以升息抑制通膨 美國財長葉倫急示警 矽谷銀行垮財訊 8天前
- 街頭風搬入住家 兩層公寓個性大轉變時尚家居 11天前
- 小布村啟航國際有限公司:設計力+AR數位互動 打造「澳人生活能力雜誌 12天前
- 當心「太忙」的警訊哈佛商業評論 15天前
- 最新民調誰領先?徐欣瑩再披戰袍重返國會獨家報導 16天前
- 俄烏戰爭週年,全球化已死還是巴爾幹化?遠見雜誌 25天前
熱門文章
- 奇鋐成伺服器散熱需求最大受惠者 萬寶周刊 23小時前
- 建築雙名牌深耕林⼝ 再續好評「璽來登⽇朗」開⼯動⼟ 理財周刊 1天前
- 成功商圈6分鐘 台中罕見公園電梯墅 理財周刊 1天前
- 巨蛋、8千坪公園為鄰 奢旅新極墅現身 理財周刊 1天前
- 只買1股也能長期投資 搞懂美股定期定股、定期定額 Money錢 328天前
- 小資族如何靠ETF穩穩賺? 理財周刊 1天前
- 藝術森林 唐寶寶的愛飛翔 理財周刊 1天前
- 夜間旅行──神聖、危險、強大、純潔 理財周刊 1天前
- 電影末日成為現實 永續大哉問:利益還是環境? 能力雜誌 12天前
- 美聯儲兩難決議 穩市場還是抗通膨? 理財周刊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