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年長女性個個都厭惡她們的臉龐,那比她們年紀要輕的女性不是都將對下半輩子惶恐不已?
整理/蔡佳敏 (中央社編譯)
女性向來對「年歲增長」十分敏感。在人手一支手機、網路社群平台盛行下,「熟女」外表往往成輿論箭靶,但近年來愈來愈多成熟女性拒絕當待宰羔羊,反而上傳一張張素顏照,擁抱自己的年紀。
男星白髮皺紋超有型 女星卻遭奚落年輕不再
《慾望城市》女星莎拉.潔西卡.派克(Sarah Jessica Parker)2月曾因為被人拍到一頭白髮而遭惡毒網友奚落年輕不再。57歲的她指出,與她同桌而坐的男星同樣有著一頭白髮,而人家「看起來超有型的。為什麼他有白髮就沒關係?我真搞不懂你們」。
《性、謊言、錄影帶》的安蒂.麥道威爾(Andie MacDowell)同樣擁抱她一頭銀色髮絲。64歲的她說,早在她40幾歲時,就有記者問她年歲漸長、美貌不再的想法。她回說:「我不認為我美貌不再,我只不過有著不同的美。」
除了白髮,皺紋也是最遭汙名化的老化跡象之一。
出書寫過年齡歧視現象的艾普懷特(Ashton Applewhite)說:「我們生活在一個男權主義、異性戀、資本主義社會,如果老有人滔滔不絕說皺紋和衰老跡象是個問題,我們就能被說服去買一堆有的沒有的。」
而皺紋背負的汙名可說是根深蒂固,難以消除。比如說,身體自愛運動(body positivity movement)讓更多人接納、擁抱每個人大小不一的尺寸,但直到現在仍難從廣告上看到有滿臉皺紋的模特兒,即使廣告產品要訴求的對象是年紀較大的女性。
「抗衰老」的概念淵源已久,但自近幾年進入手機年代、社群媒體年代,民眾接觸的影像數量前所未見,且人人幾乎都能在打光、濾鏡、修圖等手段下,呈現自己最美好的一面。
史丹佛大學皮膚學臨床教授拉曼(Zakia Rahman)說,這讓人們以為這才是「正常」,這才稱作「美麗」,也以為這才是現實。
這樣扭曲的現實在好萊塢清晰可見。在好萊塢,似乎只有男人會隨著年紀增長而生皺紋,這從影集《還原人生》(The Undoing )中一覽無遺:61歲男主角休.葛蘭(Hugh Grant)臉上盡是歲月痕跡,55歲女主角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則一臉光滑。
這類影像無所不在情況下,會讓人有在衰老路上背負著必須保持年輕的壓力,艾普懷特說:「明顯老化跡象是一種成見,一個對女性尤其不利的成見。」
防疫封鎖反思變老意義 夠幸運才能邁入老年
然而,或許改變已經悄悄到來,特別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以來,防疫封鎖和疫情帶來的傷害,讓許多人重新思考他們與自身外表的關係,也更明白擁抱變老的意義:皺紋或許代表你夠幸運,有機會邁入老年。
這讓更多人進而接受一絲又一絲的白髮、體重的增加,以及衰老的皮膚。
以《E T 外星人》童星起家、現年47歲的茱兒.芭莉摩(Drew Barrymore)就常在自己Instagram放上素顏照,有些照片就算上妝,眼角皺紋也清晰可見。她不是不重視保養,只是不走動刀路線,「我想告訴一對女兒,變老是件奢侈品」。她說:「我希望她們能自在做自己,而非在意自己的長相。」
以《摩登大聖》美豔形象一炮而紅的卡麥蓉.狄亞茲(Cameron Diaz)承認自己打過肉毒桿菌,但整張臉變得很怪。如今49歲的她說:「我寧願看到自己的臉變老,也不願看到一張我自己都不認得的臉。」
46歲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演出影集《東城奇案》(Mare of Easttown)時,就曾堅持後製小組別動她的皺紋或小腹的歪腦筋,她甚至把海報退還給製圖人員,說:「我知道我眼角有多少皺紋,請把它們加回去。」
年長女性擁抱自然外表 年輕女性將愛未來自己
隨著更多年長女性擁抱她們自然的一面,上傳素顏照可以有十足的賦權效果。
紐約精神疾病學加波德曼(Samantha Boardman)說,這樣的素顏照「加強彼此的連結、減少個人的孤獨感,因為不是只有你的容顏在改變」。
她也警告,民眾應該更加注意社群媒體對熟女的影響,因為品頭論足對年長女性的傷害,與對年輕女性造成的傷害一樣多。
1980年代電視影集《天才家庭》(Family Ties)固定班底潔絲汀.貝特曼(Justine Bateman)就說,她曾意外發現,自己名字的谷歌搜尋自動完成關鍵字(Google autocomplete)竟是「潔絲汀.貝特曼看起來好蒼老」。她說,這對她造成的影響比自己想像的要深。
56歲的潔絲汀.貝特曼後來動筆寫《臉:一平方英尺的肌膚》(Face: One Square Foot of Skin,暫譯)一書,她說,如果年長女性個個都厭惡她們的臉龐,那比她們年紀要輕的女性不是都將對下半輩子惶恐不已?
她說,但若是年長女性接受自己的外表,「年紀較輕的女性看待年歲增長,就會像我們八歲時等不及進入青少年時期一樣」。她說,「要是人人都能對走入六旬、七旬、八旬,一如我們八歲等著變18歲那樣,不是很有意思嗎?」
本文轉載自《中央社全球中央雜誌》。全球中央電子書請連結:
https://www.ysgoshopping.com/
其它文章
-
以色列男女皆兵 全民備戰躋身軍事強國
以色列男女都需服兵役,除了備戰,它更是年輕人成長與身分認同的重要社會和教育儀式,也為日後的職業奠定基礎。 文/賴素芬 (中央社駐特拉維夫記者) 以色列國防軍(IDF
全球中央 21天前 -
俄烏戰爭衝擊地緣政治 瑞典警戒將擴大徵兵
因應近鄰俄羅斯的威脅升高,瑞典在2017年啟動不分男女的徵兵制;隨著俄烏戰爭爆發、申請入北約遭卡關,徵召比例將繼續上升。 文/黃齡儀 (旅居斯德哥爾摩) 瑞典雖然在
全球中央 21天前 -
電纜地下化成效不彰 日本坐實電線桿大國
日本過去10年以極緩慢的速度在推動電纜地下化的同時,每年還以約7萬支的速度增建電線桿,「電線桿大國」稱號當之無愧。 文/黃名璽 (中央社編譯) 被稱為「電線桿大國」
全球中央 21天前 -
舌尖上的俄烏戰爭 一碗羅宋湯主權各自表述
俄烏早在2019年就發生過「羅宋湯大戰」,如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介入,將烏克蘭的羅宋湯烹調文化列入瀕危文化遺產名錄,讓基輔當局樂不可支。 文/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組組
全球中央 21天前
雜誌最新
- 低軌衛星戰國時代 誰稱英雄?先探週刊 14小時前
- 行情震盪 高殖利率成保護傘萬寶周刊 3天前
- 掌握日常6件事.新生兒照護輕鬆上手媽媽寶寶雜誌 3天前
- 聯準會過度專注以升息抑制通膨 美國財長葉倫急示警 矽谷銀行垮財訊 3天前
- 矽谷風暴理財周刊 3天前
- 街頭風搬入住家 兩層公寓個性大轉變時尚家居 7天前
- 小布村啟航國際有限公司:設計力+AR數位互動 打造「澳人生活能力雜誌 8天前
- 當心「太忙」的警訊哈佛商業評論 10天前
- 台灣尤努斯基金會攜手大學推動三零社團 2023年YSBC聯席獨家報導 12天前
- 俄烏戰爭週年,全球化已死還是巴爾幹化?遠見雜誌 21天前
熱門文章
- 竊密.挖角.諜對諜 緊握競爭優勢 營業祕密保衛戰開打 能力雜誌 346天前
- 營養補給超新星 大豆植物雞精與全豆天貝 大豆醱酵技術的多元應 豐年 150天前
- 生醫類股夯 哪些值得長期布局? Money錢 231天前
- 抓合理進場價位 穩賺價差與股利 走在財報前 高殖利率股自己算 Money錢 50天前
- 王家梁即使快睡著,也要跳起來幫老婆擦妊娠油!許維恩:「多抱抱 媽媽寶寶雜誌 3天前
- 低軌衛星戰國時代 誰稱英雄? 先探週刊 14小時前
- 小心落入商標惡戰 Adidas、Starbucks大打侵權戰 能力雜誌 8天前
- 電影末日成為現實 永續大哉問:利益還是環境? 能力雜誌 8天前
- 領息兼抗通膨 陳重銘、蕭世斌教你聰明買高股息ETF Money錢 262天前
- 台中/挑戰區域新高!北屯重劃區市容新穎吸首購 好房網House Fun 7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