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瑪利】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這句看似拗口難懂的一句話,背後有什麼樣的涵意呢? 近日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林文政,接受《哈佛商業評論》舉辦的CEO領袖營邀請,主講此刻企業應該具備的人才管理關鍵思,充滿許多發人省思的內容。
例如他強調,直到今天,還是有許多企業傾向提拔高績效員工為主管。
但其實《哈佛商業評論》早已發表過扎實的研究,指出只有29%高績效員工,具備領導潛能。
若不具領導潛能,卻被提拔當主管,就會遇到管理學上的「彼得原理」。
西方管理學者勞倫斯・彼得(Laurence Peter)早在1969年就出版《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一書,指出組織常因某人具備特殊技能,把他擢升到不能勝任的高階職位,最終變成組織的障礙。
因此,對於績效好又不適合擔任領導的員工,應該有別的激勵辦法。
組織要把晉升當成「人才發展」,而非「獎勵」。
熱愛學習的人常常說一句話:「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聽林文政老師的演講,讓我深有同感。
我擔任主管多年,也不知道早在五十幾年前,就有學者提出這麼精闢的見解,若早知道,應該會少犯錯誤。
可見,學習的重要。
林文政老師當天演講也特別點出「微學習」在這個時代的重要性。
微學習,是指「一種即時的敏捷學習法」。
將過去習慣長時間、定點、人員集中學習的方式,化整為零,拆解成無數個3到15分鐘的小單元,可以用文字、影片、純聲音等形式展現,讓學習者依據自己的時間與地點,隨時隨地自主學習。
好處是每天占的時間少,員工可以輕易保持學習習慣,甚至可以減少遺忘。
這裡又出現了一個我不知道的「我不知道」。
原來德國百餘年前就有一位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豪斯(Hermann Ebbinghaus),他在1885年出版《關於記憶》(Memory)一書,談到他的實驗結果「遺忘曲線」(The Ebbinghaus Forgetting Curve),被認為對心理學的影響,猶如牛頓定律對物理學的影響一樣。
多數人一個月後會忘掉80%學習內容 遺忘曲線指出,如果沒有複習,學習後一個鐘頭,已學會的內容就有56%記不起來;一天之後,66%已經遺忘;一個月之後更有將近80%不見了。
我想這個論點支持了學校要求學生複習、測驗的道理,但是一般企業訓練,很少會有測驗、複習的要求。
若花很多預算進行一次大型訓練後,就什麼都不再做,員工就會把80%的內容忘光光。
此時若能以「微學習」輔助,保持天天學習的習慣,就可以減少遺忘。
在這裡公布許多的「我不知道」,讓讀者見笑了。
但我常常阿Q地跟同事說,我不知道的事,應該很多人也不知道吧。
所以在此跟「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人分享。
最後也不免老王賣瓜。
我們的《請聽,哈佛管理學》Podcast(hbrtw.cc/podcast),每週一到週四,每天解讀15分鐘的管理精華,以及官網上的「個人學習雲」設計(www.hbrtaiwan.com/self-learning/),絕對可以成為您最好的微學習內容。
歡迎收聽與閱讀。
更多內容請見2022年5月《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全員躍升數位高手〉 https://www.hbrtaiwan.com/magazine/HBR189
其它文章
-
六代同堂的職場難題
【文/楊瑪利】 你是否注意到,台灣的職場已進入多元世代融合中。許多二、三年級出生的台灣第一代創業家,仍充滿戰鬥意志,尚未退休;2000年後出生的年輕世代則已進入職場
哈佛商業評論 28天前 -
領導者俱樂部×明昌國際:二代接班如何成長25
【文/張彥文;攝影/蘇義傑】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推出哈佛式的個案教學,吸引業界的領導階層競相報名,並因此成立「領導者俱樂部」,定期參訪卓越有成的企業;位
哈佛商業評論 28天前 -
永進機械牽頭數位轉型鏈,帶動產業升級
【文/張彥文;攝影/黃菁慧】 追求數位轉型,是許多公司的目標,永進機械總經理陳伯佳卻有更遠大的企圖心,希望帶著供應商、協力廠一起轉型。這位新任的公會理事長,要如何激
哈佛商業評論 28天前 -
掌握關鍵十招,全面啟動AI變革
【文/湯瑪斯.戴文波特 Thomas H. Davenport、尼廷.米塔爾 Nitin Mittal】 許多組織的人工智慧(AI)行動方案,規模都太小,試探性質太
哈佛商業評論 28天前
雜誌最新
- 解開Google Earth 身世之謎 從Netflix迷你能力雜誌 3小時前
- 面對產業逆風 兩大龍頭法說會後兩樣情 為什麼台積電大漲 英特財訊 2天前
- 握屠龍刀 右持倚天劍的飆股電動車萬寶周刊 3天前
- 美股金兔彈跳理財周刊 3天前
- 台積電當神隊友 日本半導體敗部復活全球中央 3天前
- 美科技股否極泰來 脫離底部先探週刊 4天前
- 跨海直擊一場輸不起的能源轉型戰,德國典範如何做到?遠見雜誌 4天前
- 有種冷是阿嬤覺得你冷!尿布要省一點用!這些觀念你聽過嗎?媽媽寶寶雜誌 4天前
- 【崢嶸設計】2022 OPAL倫敦傑出地產大獎 廖崢、廖嶸才OPEN DESIGN 4天前
- 台韓新生代高手大對決 出身不重要 投資實力才是硬道理Money錢 4天前
熱門文章
- CES台廠進擊〉鴻海、宏達電登入,元宇宙迎來神隊友 遠見雜誌 4天前
- 桃園/首購族最愛!平鎮山仔頂年漲2成買氣強 好房網House Fun 146天前
- 抓合理進場價位 穩賺價差與股利 走在財報前 高殖利率股自己算 Money錢 4天前
- 2022美元為王 2023百家爭鳴 理財周刊 5天前
- 綠能向前衝1〉邁向「氫能共和國」 德國還要過三關 遠見雜誌 4天前
- 台灣觀葉雨林植物熱 新世代玩出園藝新契機 全球中央 96天前
- 跨海直擊一場輸不起的能源轉型戰,德國典範如何做到? 遠見雜誌 4天前
- 戴不戴沒那麼簡單 美國口罩背後的文化戰爭 全球中央 278天前
- 裕隆大漲的四個秘密 萬寶周刊 3天前
- 做好股債配置、長期持有 ETF存退休金優選 理財周刊 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