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的出身背景、學經歷或IQ高低,投資人如果沒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或交易心法,又忽略了風險,甚至把運氣當實力,股市淘金夢很容易就破碎,所謂的少年股神、航海王去年消聲匿跡,就是一個殘酷現實。
本刊因此專訪台韓3位出身及成長背景大不同的投資達人,分別是郭靖新、遊牧民、肌肉書僮,透過他們述說學習投資改變人生的故事。
企劃:編輯部
==============================================
魯蛇變身超級大戶
6年本金翻6千倍
撰文:龔招健
自嘲為「社畜」、「含著土湯匙」(韓國俗語,相對於金湯匙,指家中缺乏資源)出生的遊牧民,是韓國首爾人,重考3次好不容易唸完法律系,努力準備13年參加司法國考卻落榜,30多歲以折合台幣2萬多元起薪在企業兼職打工,苦無能力買房,有對象也不敢結婚。
遊牧民為擺脫魯蛇(loser)的命運,2015年38歲時開始用心鑽研股票,結果成功翻轉人生。靠短線交易,他在3年內將折合台幣11.7萬元的資金滾到7千3百萬元,曾在KB證券投資大賽兩次獲得報酬率第一名,但初入股市1~2年他邊學邊交易,交了不少學費,第3年才開始穩定獲利,達到財務自由。
隨著資產部位大增,加上用眼過度造成視力損傷,他近年不再每天找5天內進出的短線交易機會,改採多元投資組合(包括未上市的新創公司、私募股權及創投基金等),達成了3年賺300億韓元(約台幣7.34億元)的不可能任務。
付出別人無法比的努力
11.7萬滾出7.34億元
換句話說,遊牧民透過投資股票及基金,花了6年時間,將個人資產從台幣11.7萬元滾到7.34億元,整整翻了6千倍,這個「奇蹟」其實得來不易。他認為,做好股票投資的第一要件是「付出別人無法比的努力」;就像當年準備國考那樣認真,他每天凌晨4點就開始用心鑽研股票,下班後繼續研究,有2~3年每天最多睡3小時,差點造成左眼失明的危機。
很多人希望先存一筆較大的資金再開始投資,遊牧民卻僅以折合台幣約12萬元的小錢開始做投資。他認為,新手剛開始投資,投入大筆資金會讓自己承受過多風險,以小資金邊學邊交易,可藉由大量實戰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心法與節奏。
每個人偏好的投資週期長短不一,遊牧民開始投資韓國股市的前3年,以短線交易為主,鎖定交易熱絡(價量齊揚)的熱門投資主題相關個股,一檔股票從買進到賣出,不超過5天。他以過來人經驗指出,小資族若想讓自己的資產快速翻倍再翻倍,要學會做短線交易,等資產累積到較大的規模,再做比較多元的資產配置。
勤觀察記錄與股票相關變化
區別從無到有與從有到無
遊牧民認為,股票要做得好,首先要具備能區分「從無到有」和「從有到無」的眼光。這聽起來很簡單,但他認為,要具備這樣的眼光其實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最好能領先掌握「好像要消失了」和「好像要出現了」的訊號。
為了做好股票,他每天都要做的事就是「觀察」。「觀察什麼呢?所有和股票相關的一切。如果你希望用股票實現財務自由,目標越大,你必須觀察的東西就越多。每天記錄並持續觀察,到某一天發現異常現象,把異常現象和過去累積的數據做比較後,預測股價。」
遊牧民每天凌晨將他的「觀察」寫成報告,累積下來成為「知識」。他強調,這種知識是股票投資原理的關鍵核心。「我對於歷史會重演這件事,深信不疑,這也是我每天凌晨觀察行情寫下《訊號報告》的理由。寫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整理了重演的歷史,小到連出現一個新話題,對我而言都是一個重要的大訊號。」
他提醒,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能掌握到夠多資訊不等於必勝,重點在於剔除「雜訊」,從海量資訊中找出真正的「訊號」。「要從無數條新聞和公告、情報資訊中,找到與賺錢有連結的部分。若將之比喻成和異性談戀愛,這就像是從對方的言語、行動、動作等各方面,來解讀對方真心與否。」
更多精彩內文請見
《Money錢》2023年2月號第185期
其它文章
-
4種升級版紅包理財術 陪孩子一起養大壓歲錢
撰文:游季婕 過去拿到壓歲錢最常聽到的話就是「爸媽幫你存起來」,接著就再也不會聽到關於壓歲錢的消息了。雖然對於大部分的父母來說,會認為壓歲錢仍舊是自己的錢,或者覺得
Money錢 54天前 -
2023年投資展望高峰會
歷經起伏不安的一年,對於今年投資前景, 以及該如何擬定投資策略,是多數人關心的議題。 CMoney於去年12月17日舉辦「展望2023年投資高峰會」, 力邀7位專家
Money錢 54天前 -
抓合理進場價位 穩賺價差與股利 走在財報前
撰文:劉宗志(薯哥) 走過2022年這個空頭年,投資人都希望2023年股市能有像樣的反攻表現,同時更企盼能夠洞燭機先,領先掌握具有題材以及上漲潛力的產業與個股,其中
Money錢 54天前
雜誌最新
- AI概念股的擴散效應萬寶周刊 1天前
- 嚴防金融風暴理財周刊 1天前
- 低軌衛星戰國時代 誰稱英雄?先探週刊 5天前
- 掌握日常6件事.新生兒照護輕鬆上手媽媽寶寶雜誌 8天前
- 聯準會過度專注以升息抑制通膨 美國財長葉倫急示警 矽谷銀行垮財訊 8天前
- 街頭風搬入住家 兩層公寓個性大轉變時尚家居 11天前
- 小布村啟航國際有限公司:設計力+AR數位互動 打造「澳人生活能力雜誌 13天前
- 當心「太忙」的警訊哈佛商業評論 15天前
- 最新民調誰領先?徐欣瑩再披戰袍重返國會獨家報導 16天前
- 俄烏戰爭週年,全球化已死還是巴爾幹化?遠見雜誌 25天前
熱門文章
- 植物肉熱潮 國產大豆軋一腳 傳統素肉進化低碳植物肉打頭陣 豐年 154天前
- 奇鋐成伺服器散熱需求最大受惠者 萬寶周刊 1天前
- 創意登千元 M31、世芯皆強勢 先探週刊 25天前
- 建築雙名牌深耕林⼝ 再續好評「璽來登⽇朗」開⼯動⼟ 理財周刊 1天前
- AI概念股的擴散效應 萬寶周刊 1天前
- 成功商圈6分鐘 台中罕見公園電梯墅 理財周刊 1天前
- 巨蛋、8千坪公園為鄰 奢旅新極墅現身 理財周刊 1天前
- 7千億資金海灌六大產業園區 買房跟著企業腳步走 住展雜誌 250天前
- 只買1股也能長期投資 搞懂美股定期定股、定期定額 Money錢 328天前
- 小資族如何靠ETF穩穩賺? 理財周刊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