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宗志(薯哥)
今(2022)年對於全球股票市場是風雨飄搖的一年,台股指數從年初高點至今的下跌幅度也來到3成左右,已經不輸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的波段最大跌幅,許多個股的跌勢更在4、5成以上。
大家最近應該開始注意到,許多公司在股價修正了一大段之後,陸續出現「庫存調整」或是「調降資本支出」的消息。白話來說,就是廠商開始下修原來的樂觀預期,這也代表接下來的營收獲利表現不會像先前所預期的樂觀。
獲利下滑
股票殖利率恐跟著下修
舉個簡單例子,假設一家公司今年配發股利1.65元,以股價最高點45元計算,股息殖利率只有3.67%,經過今年股市的明顯修正之後,股價掉到30元附近,投資人就會開始預期這家公司的殖利率已經回到5.5%。此時少部分會關注財報的投資人可能會發現,這家公司今年前3季每股盈餘連1元都不到,比去年前3季每股盈餘1.45元大幅衰退。這樣明年還能配發1.65元的股利嗎?
如果這家公司維持一樣的股利配發比例,而且第4季獲利未見起色,那麼可以想見明年配發的股利將會比今年縮水,殖利率就不會是5.5%。
美、台連升息
存款、債券利率吸引人
存股族除了面臨股價及殖利率修正的狀況,這陣子不論是存款、債券的利率都在攀升。以債券來說,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甚至一度突破4%。台幣方面,以台銀最新的存款利率來看,活期儲蓄存款利率來到0.45%,1年期定期儲蓄存款固定利率也已經來到1.35%,這相較於1年前活儲利率0.1%、定儲利率0.79%已經明顯高了一截。
面對利率上升、殖利率下滑這一消一長的變化,存股族還能夠賺到高殖利率嗎?接下來應該如何操作?這裡提供2種操作策略供投資人參考。
策略①:提高獲利穩定公司持股比重
存股族通常是抱著中長期投資的心態,鎖定配息以獲取相對較高的殖利率為目標。投資人在目前相對偏空的市況當中,不妨檢視手上的持股,觀察其近幾年的獲利穩定程度,尤其是今年面對市況大幅波動,獲利是否下修,或是出現財測下調、資本支出下修等狀況。
如果出現上述狀況,代表手上的這類持股應該是較容易受到大環境經濟狀況波動影響的景氣循環股票,建議存股族降低這類持股比重,轉進獲利相對穩定、較不受景氣影響的公司。
舉例來說,被不少股民奉為「存股神主牌」的中華電(2412)這幾年的獲利穩定度高,股價波動幅度也不大,今年前3季合併營收1,572.4億元,年增4.4%,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淨利280.5億元,自結每股盈餘為3.62元、年增3.4%,每股盈餘達成率為財測的105.5%至108.9%,超越財測目標。
除了獲利小幅增加之外,中華電股價也已經從今年高點132.5元修正至近期約109元,以今年股息4.608元計算,股息殖利率也從股價高點時的3.48%回升到近期的4.23%,如果中華電第4季維持相當獲利能力,明年配息應該不會低於今年。
策略②:調整股債投資配置
追蹤景氣循環、鎖定具有成長動能的產業與公司,在多頭市場中相當有用,不過,這種方式在今年空頭市場當中恐怕使不上力。
以目前市況來看,一般預期科技業庫存調整會持續到明年上半年,以股價領先景氣3~6個月的假設為前提,股市有機會在今年第4季或明年第1季落底。對於存股族來說,如果手上的持股已經是不容易受到景氣循環影響的股票,自然不太需要進行調整。反之,若手上持有景氣循環股,在市況未明之前,可以考慮降低持股部位、提高債市比重。
目前投資等級債券殖利率已經超過5%,相較於近年平均值3%已高出一大截,可以考慮增加債券比重,提高整體投資組合的殖利率,同時,債市波動程度通常較股市來得小,在市況未明時減股增債,可以降低投資組合波動,等待未來市況回升,退可守進可攻。
更多精彩內文請見《Money錢》2022年11月號第182期
其它文章
-
3情境推演 股債投資機會在這裡
撰文:游季婕 近期投資人最關注的議題不外乎就是股市什麼時候落底?通膨什麼時候回歸正常?經濟今(2023)年是否會步入衰退?本文將今年經濟分為3種情境:最壞情境、基礎
Money錢 26天前 -
鑑價達人 秦嗣林 流當的人生 也能再次發光
撰文:李亞珊 攝影:張家禎 對於大眾而言,「當鋪」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當鋪幾乎是負面的總集合,有些人忌諱的醫院至少還有婦產科,能迎接新生命的誕生。」累積40
Money錢 26天前 -
內需產業不受國際情勢紛擾 6檔營運穩健的績優
撰文:溫正中 通膨、升息導致全球消費需求疲弱,未來一年,台灣應該會強化發展內需產業,以彌補外銷不振的缺口。 在內需產業中,應該還是以業績穩定的食品工業為首選,包括卜
Money錢 26天前 -
解讀總體經濟 別被短期波動迷惑 面對紅包行情
撰文:劉宗志(薯哥) 如果有人問到2023年的台灣乃至全球經濟展望,相信多數人都會認為2023年會是經濟成長趨緩、景氣偏弱的一年,那麼股市是不是也會因此跟著走弱呢?
Money錢 26天前
雜誌最新
- 塑化股價先行 業績先蹲後跳先探週刊 11天前
- 理財從小開始!家庭財務長邱懷青教你小錢立大功獨家報導 12天前
- IPC疫後出貨大爆發 缺料緩解 買盤歸隊財訊快報 13天前
- 中國半導體在地化最大受惠者:家登萬寶周刊 16天前
- 藍燈買股 機會來了理財周刊 16天前
- 通膨、升息、俄烏戰爭、中美角力局勢混沌,2023全球新霸主從遠見雜誌 18天前
- 台北/精品宅賣1戶少1戶 大直37塊地蓋牌緩推好房網House Fun 19天前
- 把握意外的成功與失敗 從意外誕生!年銷23 億美元3M 便利能力雜誌 19天前
- 高科大讀4年 創造千萬價值時尚家居 19天前
- 六代同堂的職場難題哈佛商業評論 21天前
熱門文章
- 大缺工潮來襲!國家建設怠速中 遠見雜誌 18天前
- 李芃向孩子推廣無字天書:「在多多書裡,媽媽也可以當一個聽故事 媽媽寶寶雜誌 312天前
- 【現場直擊】八寶空間美學 人物專訪幕後花絮 OPEN DESIGN 282天前
- 把握意外的成功與失敗 從意外誕生!年銷23 億美元3M 便利 能力雜誌 19天前
- 近在咫尺的永續財報 市場人才&未來準則一手抓 能力雜誌 86天前
- 獨家開箱鴻海電動車!直擊台灣隊挺進美國,重裝打造台灣第二座護 遠見雜誌 32天前
- 當ESG成為熱門議題 中小企業口碑行銷機會及盲點 能力雜誌 19天前
- 請檢視您的塔位權狀 萬寶周刊 290天前
- 理財從小開始!家庭財務長邱懷青教你小錢立大功 獨家報導 9天前
- 藍燈買股 機會來了 理財周刊 1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