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Pexels)
鬥爭、霸凌不只在主播台,校園、職場...任何有團體的地方都是屢見不鮮!明箭易躲、暗箭難防,不怕光明正大競爭,就怕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傷害他人。如同宮鬥劇「甄嬛傳」裡甄嬛說:「再冷,也不該拿別人的血來暖自己。」
職場霸凌定義
「職場霸凌」係指發生在工作場所中,同仁間或主管及部屬間藉由權力濫用與不公平對待,所造成持續性的冒犯、威脅、冷落、孤立或侮辱行為,使被霸凌者感到受挫、被威脅、羞辱、被孤立及受傷,進而折損其自信並帶來沉重之身心壓力,常見情形包含4大類型:肢體攻擊、語言暴力、心理(精神)攻擊、性騷擾。【以上摘自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及勞動部工作生活平衡網】
※提醒:現行職場霸凌行為如涉及侮辱、毀謗、侵害人格權等情事,可能觸犯相關刑法(如第304條強制罪、第309條公然侮辱罪、第310條誹謗罪等)或民法(如第18條人格權受侵害、第184條一般侵權責任等)罪責。
上述影片中精神科黃偉俐醫師指出霸凌者可能有的人格特質,霸凌者並不會感受到別人的痛苦,覺得欺負別人沒有錯,會不斷反覆欺負別人,在霸凌的過程中反而覺得很快樂和享受。
(圖片取自Pexels)
霸凌者的人格特徵分為兩種:
1.自戀型人格,以自我為中心,不太在意他人感受,容易對他人頤指氣使,覺得自己才是世界中心。公主型、霸王型的人,你順他的意就很好,不順他的意就會讓你日子難過,若是跟他搶風頭,也許就會被粗暴對待,是恐怖情人的高風險族群。
2.反社會人格,這種人分成兩種,一種是暴力型,算是暴力型的犯罪者。另一種是騙子型,很多詐騙集團是屬於反社會人格,詐騙集團會用好聽的話詐騙你,當你金錢被騙走了,可能比用言語上的霸凌還可怕。黃偉俐醫師強調,反社會人格不是一種疾病,具有反社會人格者本身非常喜歡殺戮,也許從小就會欺負小動物,他們往往是騙子或殺手,對社會有很大的危害。
霸凌有四種類型:即言語、肢體、心理(精神)、性騷擾。
這三種分開來都各自具有殺傷力,一旦三者結合在一起時,即會產生更強力的破壞性。
1.言語暴力:在職場霸凌中最常見的形式,是指一個人強行批評、詆毀、蔑視、嘲笑、侮辱、歧視他人等行為。
2.肢體暴力:根據研究指出,男生比女生會更頻繁採用肢體的暴力,這是因為男生會傾向建立清楚劃分及普受尊重的階級秩序。而女生會藉由絆倒、推擠與戳弄等「技巧」,進行肢體的暴力。
3.心理(精神)暴力:女生較會利用對「人際關係」的操弄來孤立其他人,利用社交技巧在社交圈中,進行分化、排擠,反而更容易達到傷害其他人於無形的境地。
4.性騷擾:雇主利用職權,對受僱者或求職者明示或暗示之性要求,作為僱用、升遷或獎懲等的交換條件。
霸凌者的霸凌行徑與手段
1.喜歡掌控別人。
2.經常利用別人來完成慾望。
3.缺乏從他人的立場和同理心來考慮事情的能力。
4.會把比自己弱的同事視為獵物。
5.慣常以怪罪、批評、指控的手法,將自己的無能與挫折投射到別人身上。
6.拒絕接受自己的行為責任。
7.欠缺預見自己行為後果的能力。
8.極度地渴望被注意。
(圖片取自Pexels)
職場霸凌分為5個類型:
1.威脅到你的專業地位:透過職位上的權力讓你被迫接受降職之類的行為或是影響你的升遷。
2.威脅到你個人地位:他人有小人行為(打壓、污衊、造謠影響其他人對你的觀感與評價)
3.孤立:在群體被刻意排擠,默默的被邊緣化,變成隱形人。
4.不合理的工作量:工作量比他人繁重許多,常做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5. 破壞穩定干擾情緒:刻意提起你不想談論的事情或傷痛,例如情傷、家人過世,個人隱私,造成你的壓力或是情緒不穩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