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40年最大通膨怪獸 疫情下轉職潮成推手
民間需求隨疫情降溫而增加,卻碰上全球供應鏈遭遇瓶頸,供需失衡加上疫情催生「大辭職潮」,40年來最具威脅的通膨怪獸隨之誕生。 文/尹俊傑 (中央社駐紐約記者)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後,許多人生活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世界經濟也面臨數十年難得一見的變局。通貨膨脹,一個原本漸漸被人淡忘的詞彙這一年多來占據新聞版面,多國貨幣政策從寬鬆走向緊縮
本期文章
-
從富有到入不敷出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到1950年,阿根廷的富裕程度仍領先日本,與義大利、奧地利和德國相當。然而到了今日,以出口牛肉為大宗的阿根廷,許多人民卻吃不起牛肉。 文/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組組長
全球中央 234天前 -
長棍麵包是法國遺產 立法規定配方馬虎不得
法式傳統麵包內容物只能有麵粉、水、酵母、鹽。連酵母的種類與定義都以法律規定,足見法國對傳統手作麵包的堅持與保護。 文/曾婷瑄 (中央社駐巴黎記者) 長棍麵包已經和美
全球中央 234天前 -
日本紅豆麵包始祖 天皇也讚不絕口的美味
這種融合西洋麵包文化與和菓子文化的麵包,給人一種文明開化的印象。1875年4月4日,木村安兵衛透過友人牽線,將紅豆麵包獻給到東京向島賞櫻的明治天皇伉儷品嘗,大獲讚賞
全球中央 234天前 -
沒有蘋果的蘋果麵包 懷舊滋味傳香數十載
蘋果麵包其實是出自「劉麵包廠」的創辦人劉哲基之手。當時蘋果是富貴的象徵,加上「蘋果西打」廣告打很大,便順勢改名為「蘋果麵包」,果然一推出就大受歡迎。 文/蘇木春 (
全球中央 234天前
其他全球中央雜誌
-
德國鼓勵國際人才落地 求職卡位好時機
德國產業種類多,適合居住的城市也多。另外,外國對德國教育體系出身或在德國工作過的人往往刮目相看,以後想搬到另一個國家工作也相對容易。 文/林育立 (中央社駐柏林記者) 德國產業發達
-
廢棄光電板何去何從 日本專案因應未雨綢繆
達成減碳目標前,必須面臨過程中產生光電板廢棄潮等問題,這是否會成為減碳的「必要之惡」,就要看政府與業者如何找出因應之道。 文/黃名璽 (中央社編譯) 日本政府為推動節能減碳已提出2
-
挑戰書店倍增 日本紀伊國屋逆勢而為
紀伊國屋書店副社長藤則幸男說,沒有賣書的書店,出版社就不會出版好的書;沒有書可賣,書店就會倒閉,「我想改變這種惡性循環」。 文/黃名璽 (中央社編譯) 日本出版業界正遭受網路購書、
-
西班牙人愛午睡 超現實主義大師也瘋狂
西班牙最大牌的午睡代言人,非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莫屬!據說徘徊於夢境和清醒之間的「微午睡」,正是創意找上門的神奇片刻。 文/胡家綺 (中央社駐馬德里記者) 每當有人問起西班牙特殊的
-
吃飯老是剩一口 西班牙立法打擊浪費
法案規定餐廳須提供免費容器讓顧客打包吃剩的食物,這個做法雖不符合西班牙人用餐習俗,但或許能逐漸改變西班牙人面對剩食的態度。 文/胡家綺 (中央社駐馬德里記者) 筆者的另一半是西班牙
-
白髮皺紋我驕傲 熟女素顏拒絕修修臉
如果年長女性個個都厭惡她們的臉龐,那比她們年紀要輕的女性不是都將對下半輩子惶恐不已? 整理/蔡佳敏 (中央社編譯) 女性向來對「年歲增長」十分敏感。在人手一支手機、網路社群平台盛行
-
美國奶粉缺貨亂陣腳 拜登期中考前急解題
總統拜登數度透過推特發文,親自向大眾報告配方奶粉運送的進度,這一波奶粉之亂的衝擊力道絕對不容小覷。 文/林沂鋒 (中央社副主任編譯) 美國今年初的嬰兒奶粉短缺,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
俄烏戰爭改寫世界格局 東西對抗新冷戰成形
俄烏戰爭將重組世界格局,國際政治將走向集團對抗─美國與西方集團對抗中俄與亞洲集團。戰略安全與地緣政治經濟利益,將會主導兩大集團對抗的主軸。 文/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組長) 俄羅斯總
-
疫情意外成徒步區推手 全球禁車潮愈吹愈旺
禁車措施在很多方面改的不是空間,而是試圖改變一種態度。過去,就算禁一小段路就引發強烈反彈,而COVID-19疫情意外讓事情有了轉折。 整理/蔡佳敏 (中央社編譯) 全球各大都市都有
-
109辣妹乍現 日本吹起平成懷舊風
去年春天以來,陸續有日媒探討平成懷舊熱這個話題。對於昭和或平成懷舊熱感興趣的Z世代,認為復古就是流行,就是「卡娃依」。 文/楊明珠 (中央社駐東京記者) 之前日本平成時代(1989
-
奧勒布羅開放藝術展 顛覆想像創造小城價值
奧勒布羅這個小城,因開放藝術而聞名,顛覆人們對藝術的想像。藝術不再是高不可攀、鎖在展覽館裡的物品,而是可以在大眾生活裡產生連結和共鳴。 文/黃齡儀 (旅居斯德哥爾摩) 位於瑞典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