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融冰激化極圈爭奪戰 中國插足野心勃勃
南北極向來為各方所覬覦,特別是隨著氣候暖化,北極航道的商業價值日益凸顯,資源開採也變得可行,除了傳統北極國家,中國也自稱「近北極國家」,為爭奪資源積極部署。 文/曾依璇 (中央社編譯) 地球北極及南極地區不屬於任何國家,卻又因地緣政治、海權及天然資源的巨大利益,成為各方覬覦的寶庫。 美俄較勁越演越烈 中國動作頻頻插足北極 在北極,隨著氣候暖化、海冰消
本期文章
-
每七戶就有一艘船 瑞典人傳承航海精神
瑞典人愛海,更珍視海洋留給後代的文化資產。這些資產或透過有形的博物館、展示中心,或無形的卡通、文學,傳承給下一代。 文、攝影/黃齡儀 (旅居斯德哥爾摩) 瑞
全球中央 107天前 -
海功號南極長征 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磷蝦
1976年,台灣漁業試驗船海功號在設備簡陋的質疑聲下,勇闖南極圈。詢問當年也在船上的王敏昌,過程中難道都不擔心嗎?他笑了笑,老神在在地說,他們一心只想著要捕南極蝦。
全球中央 107天前 -
日本迎向超單身社會 是商機也是危機
日本男性每四人有一人不結婚,女性每七人有一人不結婚;預估到2040年,單身率會達到47%,也就是將近一半的日本人單身,成為「超單身社會」。 文/顧 荃 (中央社
全球中央 107天前 -
「孤獨是強壯」 瑞典人享受一個人的美好
瑞典對獨居獨立的人高度尊崇,他們認為,結不結婚、離婚與否,不能用來評斷一個人,更不能拿來論一個人成功或失敗,例如「敗犬」是瑞典人無法想像、也不會使用的字詞。 文
全球中央 107天前
其他全球中央雜誌
-
新冠疫苗幕後功臣 移民夫妻人生解密
沙辛和杜勒齊接受訪問時說,他們對抗2019冠狀病毒的動力很簡單,因為這是他們的工作。 文/陳昱婷 (中央社編譯) 美國輝瑞(Pfizer)大藥廠和德國BioNTech生技公司聯手研
-
作戰無人機大對決 顛覆戰爭遊戲規則
與傳統作戰相比,無人機作戰具有人員零傷亡、機動性、隱蔽性與作戰效能佳等優勢,無人機運用已深深影響各軍種的作戰行動。 文、攝影/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組長) 無人機在現代戰爭裡扮演航空
-
疫情衝擊美國髮廊 黑髮洗護產品一飛衝天
「黑人的命也是命」反種族歧視抗議,為自然黑髮的文化接受度,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文/陳昱婷 (中央社編譯) 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衝擊下,經濟亮點寥寥無幾
-
洛杉磯涼爽街道實驗 為酷夏行人找生存之道
洛杉磯近年試用特殊塗料,把黑色柏油路漆成灰白色以反射太陽光,減少路面吸收熱能。然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路面溫度確實降低了,但卻產生新的爭議。 文/林宏翰 (中央社駐洛杉磯記者) 「沒
-
佛系防疫難救經濟 瑞典反成北歐豬隊友
歐洲各國逐漸開放旅行禁令之際,瑞典,這個未封城、堅持「佛系防疫」的國家,成了北歐國家的「豬隊友」。各國的旅行與開放名單中,瑞典遊客都被列為不受歡迎。 文/黃齡儀 (旅居斯德哥爾摩)
-
疫情暴露全球化缺陷 去中國化現在進行式
這波疫情之下,許多國家嘗到生產過度集中、依賴單一市場的苦果。未來各國在供應鏈調整上,不再只著重成本,轉而更注重分散風險,也因此,去中國化的趨勢是可以預見的。 文/潘姿羽 (中央社記
-
新冠肺炎重創經濟 全球極貧人口恐暴增5億
這場疫情導致的經濟危機,更甚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無論情況如何,全球貧窮現象將加劇,為1990年以來首見」。部分國家恐將倒退回30年前所見的貧窮程度。 文/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
-
一場瘟疫與政治風暴 馬國2020美夢變噩夢
馬來西亞2020年的宏願美夢,因突如其來的全球性疫情和政治亂象而變成人民的噩夢,這個發展中國家要想躍升為先進國,恐怕還有待成功熬過這段黑暗的低潮,才能重新規劃前進方向。 文、攝影/
-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 美國醫療體系的嚴峻考驗
美國因長期醫療體系問題及制度限制,在與武漢肺炎一戰中節節敗退。經歷一系列防疫缺失的美國是否仍能控制疫情,端看川普是否會拿出更有效的防疫措施。 文/徐薇婷 (中央社駐華盛頓記者) 2
-
侵蝕野生環境 人類難逃病毒大流行
「更多的人類接觸更多的野生動物,而這些動物又帶著更多種疾病,於是成為一個完美的病毒熔爐。」 文/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組組長)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武漢肺炎)肆虐全球,野生動物被認為是
-
訪客成災煞風景 過度旅遊淪世界新公害
南美秘魯的馬丘比丘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這個印加帝國遺蹟自2007年便因旅客過多而列入瀕危名單。馬丘比丘挺過數百年的歷史風霜,卻抵不過僅數十年的旅客踐踏,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