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瘟疫與政治風暴 馬國2020美夢變噩夢
馬來西亞2020年的宏願美夢,因突如其來的全球性疫情和政治亂象而變成人民的噩夢,這個發展中國家要想躍升為先進國,恐怕還有待成功熬過這段黑暗的低潮,才能重新規劃前進方向。 文、攝影/蘇麗娜 (本刊特約記者) 1991年,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馬哈地提出「2020年宏願」,以2020年成為先進國作為國家的奮鬥目標;2020也是馬來西亞旅遊年,期望能吸引3,000萬國
本期文章
-
疫情下的矽谷 企業文化形塑在家工作底蘊
疫情蔓延,網路成了另一條生命線,串起了家人、朋友、工作夥伴之間忽遠忽近的聯絡與合作。以人為本、對自己負責的矽谷文化,形塑了在家工作的底蘊。 文/周世惠 (中央社駐舊
全球中央 261天前 -
「疫」起度難關 印尼全能到府服務成要角
印尼的到府服務包山包海,讓印尼人生活幾乎離不開。在疫情期間,業者除加強防疫以滿足民眾基本需求,也成為政府借重抗疫的媒介。 文、攝影/石秀娟 (中央社駐雅加達記者)
全球中央 261天前 -
疫情推升雲經濟 中國爆發的商機和挑戰
中國疫情下的隔離生活能持續,很大程度歸功蓬勃的電商及第三方支付,使用現金彷彿已是上世紀。疫情高峰時,街道一片死寂,帶著人民幣到上海的記者,竟陷入被時代拋棄的困境……
全球中央 261天前 -
疫情助攻串流平台 戲院料峭春寒猶未盡
相較SARS期間並未出現大量電影撤檔潮,如今包括好萊塢大片都紛紛延檔,甚至直接轉往網路播放,串流平台業者逆勢獲利。觀眾未來還會重回戲院看電影嗎? 文/童一寧 (本刊
全球中央 261天前
其他全球中央雜誌
-
新冠疫苗幕後功臣 移民夫妻人生解密
沙辛和杜勒齊接受訪問時說,他們對抗2019冠狀病毒的動力很簡單,因為這是他們的工作。 文/陳昱婷 (中央社編譯) 美國輝瑞(Pfizer)大藥廠和德國BioNTech生技公司聯手研
-
作戰無人機大對決 顛覆戰爭遊戲規則
與傳統作戰相比,無人機作戰具有人員零傷亡、機動性、隱蔽性與作戰效能佳等優勢,無人機運用已深深影響各軍種的作戰行動。 文、攝影/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組長) 無人機在現代戰爭裡扮演航空
-
疫情衝擊美國髮廊 黑髮洗護產品一飛衝天
「黑人的命也是命」反種族歧視抗議,為自然黑髮的文化接受度,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文/陳昱婷 (中央社編譯) 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衝擊下,經濟亮點寥寥無幾
-
暖化融冰激化極圈爭奪戰 中國插足野心勃勃
南北極向來為各方所覬覦,特別是隨著氣候暖化,北極航道的商業價值日益凸顯,資源開採也變得可行,除了傳統北極國家,中國也自稱「近北極國家」,為爭奪資源積極部署。 文/曾依璇 (中央
-
洛杉磯涼爽街道實驗 為酷夏行人找生存之道
洛杉磯近年試用特殊塗料,把黑色柏油路漆成灰白色以反射太陽光,減少路面吸收熱能。然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路面溫度確實降低了,但卻產生新的爭議。 文/林宏翰 (中央社駐洛杉磯記者) 「沒
-
佛系防疫難救經濟 瑞典反成北歐豬隊友
歐洲各國逐漸開放旅行禁令之際,瑞典,這個未封城、堅持「佛系防疫」的國家,成了北歐國家的「豬隊友」。各國的旅行與開放名單中,瑞典遊客都被列為不受歡迎。 文/黃齡儀 (旅居斯德哥爾摩)
-
疫情暴露全球化缺陷 去中國化現在進行式
這波疫情之下,許多國家嘗到生產過度集中、依賴單一市場的苦果。未來各國在供應鏈調整上,不再只著重成本,轉而更注重分散風險,也因此,去中國化的趨勢是可以預見的。 文/潘姿羽 (中央社記
-
新冠肺炎重創經濟 全球極貧人口恐暴增5億
這場疫情導致的經濟危機,更甚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無論情況如何,全球貧窮現象將加劇,為1990年以來首見」。部分國家恐將倒退回30年前所見的貧窮程度。 文/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
-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 美國醫療體系的嚴峻考驗
美國因長期醫療體系問題及制度限制,在與武漢肺炎一戰中節節敗退。經歷一系列防疫缺失的美國是否仍能控制疫情,端看川普是否會拿出更有效的防疫措施。 文/徐薇婷 (中央社駐華盛頓記者) 2
-
侵蝕野生環境 人類難逃病毒大流行
「更多的人類接觸更多的野生動物,而這些動物又帶著更多種疾病,於是成為一個完美的病毒熔爐。」 文/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組組長)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武漢肺炎)肆虐全球,野生動物被認為是
-
訪客成災煞風景 過度旅遊淪世界新公害
南美秘魯的馬丘比丘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這個印加帝國遺蹟自2007年便因旅客過多而列入瀕危名單。馬丘比丘挺過數百年的歷史風霜,卻抵不過僅數十年的旅客踐踏,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