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中美兩大巨頭的未來
【整理/天下文化】 2022年仍將是個很有趣的一年,由於美國及台灣股市已經連續漲了幾年,媒體都在討論有哪些可能影響2022年經濟及股市的風險。大家不約而同地提到通貨膨脹帶來的升息風險、新冠疫情的變數,而中美關係更是大家關心的重中之重。 中美鬥爭不僅將影響2022年,也將長期攪動未來的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根據政治大學財務管理榮譽教授周行一的全盤分析觀察,中美在
本期文章
-
休假也需要輕管理
【文/楊瑪利】 即將到來的春假,你已經計畫好要怎麼充實度過難得的連假,還是只想賴在家「耍廢」好幾天? 多年前我訪問一位知名人士,當年他正展開接班佈局,準備退休。至今
哈佛商業評論 141天前 -
杏一陳麗如辭護士創業,10萬本金迎向百億營收
【文/張彥文、攝影/黃菁慧】一次過勞昏倒的意外,讓杏一創辦人陳麗如思考:「除了當護士,我還能做什麼?」她是如何憑著十萬元本金,開始一個人的創業之路?台灣大多數民眾對
哈佛商業評論 141天前 -
成就「全新的你」,是門好生意
【文/蘭斯.貝當古Lance A. Bettencourt、約瑟夫.派恩二世B. Joseph Pine II、詹姆斯.吉爾摩James H. Gilmore、大衛
哈佛商業評論 141天前 -
挑戰破壞者的四大存續之道
【文/朱利安.柏金紹Julian Birkinshaw】 儘管許多人相信,數位破壞已經盛行數十年,但破壞程度遠不如大家所想。事實上,針對《財星》五百大企業和《財星》
哈佛商業評論 141天前
其他哈佛商業評論雜誌
-
-
塑膠業的毛利王!創新研發力逆轉夕陽工業
【文/張彥文】 走進宗瑋工業的廠房,會以為自己身處高科技的研發中心。現任董事長林健祥,30年前接手家中虧損連連的塑膠工廠,放下博士光環從頭打拚。他雖身處傳統產業,卻心懷追求創新的研
-
「沒肩膀」的領導人
【文/楊瑪利】如何做個好主管?在天秤兩端取捨平衡,是一門藝術。 到底怎樣才是好主管?最近我有一些不同的體會。這陣子一位多年擔任高階主管的朋友與我分享,多年來他總覺得有義務要幫助他帶
-
台大管理學院院長胡星陽:ESG+創新,未來企業發展兩大課題
【文/張彥文;圖/胡星陽提供】 在《哈佛商業評論》迎向百年慶之際,全球繁體中文版也將自本期開始,陸續訪談國內多所重要的商管學院院長,談談管理教育的過去與未來值得關注的趨勢。首篇訪談
-
打造「矽晶圓廠的台積電」,環球晶圓徐秀蘭拚世界第一
【文/張彥文、攝影/池孟諭】 有著「晶圓女王」稱號的徐秀蘭,藉由多次併購,讓環球晶圓成為母集團裡最賺錢的金雞母。耀眼的成績單背後,是每天堅持凌晨就起床、數十年如一日的毅力與專注力。
-
意外爆紅的ESG文集!
【文/楊瑪利】 ESG風潮正式吹進台灣,國內企業要如何在追求利益的同時,落實綠色金融的理念? 2018年6月,台灣某上市公司股東會現場,來自倫敦的投資人代表提問:「我們在年報中讀到
-
-
旺宏sNOVA超新星系統,吳敏求超前布局30年的競爭力!
【文/張彥文;攝影/張智傑】【2021數位轉型鼎革獎—數位轉型領袖獎】若在10年前就提出數位轉型,已經被視為目光超前了,但旺宏電子董事長兼執行長吳敏求,早在30年前返台創業的第一步
-
-
另啟思考框架,你也是「造局者」
【整理/天下文化】 「Framer」原意是起草美國憲法的那群人,他們建立聯邦政府的「框架」,正是「造局者」的典型:運用腦中的思考框架,在現實社會構建可實現夢想的體制,他們展現了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