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斷捨離」開始財富累積 3個讓小錢變大錢的好方法
源自日本的「斷捨離」,是能讓小資族擺脫囤貨、亂花錢的好觀念,至於省了錢之後的下一步,當然就是要投資理財,本篇介紹3個存錢、理財的好方法,讓你輕鬆把小錢變大錢。 撰文:李美虹 「斷捨離」是近幾年很熱門的名詞,國內外興起「整理師」(或「整聊師」)一職,到府協助屋主把家中雜物整理乾淨,不僅讓屋主重新獲得乾淨整潔的環境,還能開啟「簡單生活」計劃。 法國生活美學大師多
本期文章
-
高倍率「存股」 6個月獲利1千萬 蕭啟斌可轉債淘金術大公開
撰文:龔招健 攝影:張家禎 新冠疫情大爆發,改變產業生態,帶來財富重分配機會,有人買陽明(2609)爆賺10倍以上,財經部落客暨「悠債網」創辦人蕭啟斌,單筆操作陽明
Money錢 300天前 -
不怕高檔震盪 必買6檔 中小型成長股
撰文:龔招健 美股指數在2021年6月底、7月初創新高後回檔, 主要是因為股價漲多而賣壓出籠, 投資人擔心新冠疫情再起、消費動能不如預期, 而台股大盤在創新高後也跟
Money錢 300天前 -
這次父親節禮物不一樣! 財經專家教你這樣 幫爸爸財富升級
撰文:張國蓮 攝影;張家禎 每逢父親節,一頓大餐、現金紅包等是常見的父親節禮物。但是今年你可以參考國內外專家的建議,來點不一樣的做法。專家們表示,增值或提供保障的商
Money錢 300天前
其他Money錢雜誌
-
橫跨電視台、廣播、網路節目 跨界主播 劉涵竹 用3招選股法打造被動收入
撰文:李亞珊 攝影:張家禎 剛出社會的小資族,都會擔心在萬物齊漲、薪水不漲的環境下,若只有存薪水,很難累積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萬一沒有其他職能專長,很有可能永遠無法翻身只能待在底層望
-
勞退不會破產 自提6%無痛多存一筆退休金
撰文:李亞珊 部分人誤以為勞退有破產疑慮,其實是將勞退與勞保老年給付搞混了,而對勞退制度有所誤解。本期解析勞退的6個常見問題,只要了解勞退與勞保老年給付的差異,並善用「勞退自提」,
-
美股大盤型ETF首選SPY、VTI
撰文:李伯鋒(美股投資達人) 美國市場目前發行了2,571檔ETF,有SPDR標普500指數ETF(SPY)這種追蹤標普500指數的大盤型ETF,也有ARK創新主動型ETF(ARK
-
科技股直直落 漲聲難再起? 哪些夯題材漲真的 可以逢低接?
撰文:張國蓮 科技股的大多頭行情,因2020年疫情而再大爆發一波,各種科技題材如過江之鯽,而且不論好壞都漲,讓投資人賺得滿盆滿缽,但是多頭卻似乎於今(2022)年受阻?今年以來科技
-
單親媽媽靠美股逆襲 5年賺買房頭期款 每月加薪3萬元
撰文:龔招健 獨力扶養兩個小孩的單親媽媽張秋萍,原本完全不懂投資理財,甚至不曾投資過台股,卻在2015年底開始投資美股,這個重大轉折的背後,其實有一段辛酸的往事。 張秋萍從小在貧農
-
2021年上百家公司買回自家股票 實施庫藏股真能讓股價回春?
撰文:薯哥(劉宗志) 台股2021年一整年表現都很強勁,對於投資人來說能稱得上是一個豐收年,對上市櫃公司而言,股價表現也應該對得起股東們。然而,2021年以來卻已經有超過百家的上市
-
2021年財經YouTuber人氣榜 柴鼠兄弟是網友最愛讓財經變簡單
撰文:李亞珊 許多人想學習投資理財,但只要碰到財經專有名詞,就會覺得股票、基金、保險等理財工具艱澀難懂,因此打退堂鼓,導致無法養成理財習慣。 事實上,學習投資理財並不如想像中困難,
-
大環境景氣熱絡 金融股獲利佳 明年股利可期
撰文:龔招健 台股大盤指數近期在歷史高檔盤整,金融股表現相對穩健,除了散戶愛,也是政府基金及外資買超的族群,因市場預期美國最快今(2021)年底就開始縮減購債規模,明年下半年開始升
-
高齡者慎防「金融剝削」陷阱 拒絕4種行銷話術 守住養老金
撰文:莊靚 你家長輩曾因為銀行理專或保險業務員的推銷,買入不需要的金融商品,甚至面臨投資虧損嗎?每年都有許多高齡者誤入這樣的「金融剝削」陷阱,唯有拒絕誘惑,才能守住荷包錢。 張媽媽
-
選對產業再挑股 產業隊長用6招 大賺波段行情
撰寫:龔招建 攝影:張家禎 張捷曾任券商研究員及私募基金經理人,目前是專業投資人,在台股有20多年的實戰經驗,累計實地走訪了上千家上市櫃公司,持續建立及更新優質個股資料庫,擅長以法
-
新手的當沖入門課 無本當沖沒你想的那麼好賺
撰文:師慧君 過去當沖是投資老手才敢操作的交易模式,但近一年來卻有大量的「小白」投資人搶當「沖浪客」,究竟當沖是不是真的這麼好賺?當沖新手又該注意什麼呢? 台股當沖交易金額不斷
-
趁疫情撿便宜 4檔業績成長股爆賺
撰文:劉宗志 攝影:張家禎 隨著新冠肺炎疫苗逐漸普及,市場期待全球離解封之日已經不遠,相關概念股早就已經漲翻天,不料5月以來台灣疫情劇變,也讓台股劇烈震盪,究竟在疫情反覆與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