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直擊一場輸不起的能源轉型戰,德國典範如何做到?
【文.傅莞淇】 2023-01-30 環保意識、綠能產量向來被視為世界優等生的德國,卻因為一場烏俄戰爭,讓亮麗成績背後的種種未竟之業,揭露在世人面前。 這場由戰爭點燃的能源安全總體檢,對於曾經從二戰餘燼中崛起的德國,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德國能否突破現狀,再度華麗轉身,成為未來永續經濟體的新榜樣?還是就此宣告在轉型路上陣亡?台灣又該如何從這場「能源轉型戰」中,
本期文章
-
綠能向前衝1〉邁向「氫能共和國」 德國還要過三關
【文.傅莞淇】 2023-01-30 長久以來,可達成零碳排的氫能,被稱為「未來的燃料」。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重,加上化石燃料價格高漲的進逼,氫能變成刻不容緩的國
遠見雜誌 49天前 -
CES台廠進擊〉鴻海、宏達電登入,元宇宙迎來神隊友
【文.羅之盈】 2023-01-19 車內元宇宙成形中,台灣成熟細緻的電子供應鏈也沒缺席。鴻海集團MIH的未來車大計,宏達電的元宇宙擘劃,兩大公司如何推進? 未來車
遠見雜誌 49天前 -
雷虎股價一年漲1.9倍!董座親揭從玩具到無人機的8年轉型大計
【文.陳品融】 2023-01-01 以遙控模型起家的雷虎科技,居然在近日躍升為熱門軍工股,2022年的股價一年成長1.9倍!在這背後,原來藏著董事長陳冠如8年來的
遠見雜誌 49天前 -
繼黃金、美元後,加密貨幣能否成為國際清算貨幣?
【文.簡嘉宏】 2023-01-07 比特幣(Bitcoin)或其他加密貨幣,有可能成為國際清算貨幣嗎?2022年幣圈鬧出許多崩盤事件,幣價也連連大跌後,想必許多人
遠見雜誌 49天前 -
少子化、一年兵雙重打擊,企業缺工雪上加霜
【文.林仕祥】 2023-01-19 台灣少子化嚴重,加上兵役延長,已可預見未來勞動力人口大幅減少,各產業將面臨缺工衝擊,政府有解方嗎? 台灣義務役役期恢復一年,不
遠見雜誌 49天前
其他遠見雜誌雜誌
-
俄烏戰爭週年,全球化已死還是巴爾幹化?
【文.李建興】 2023-2-24 當您閱讀到本文時,或許您正徜徉於煙花三月的櫻花林下,在落英繽紛中翛然地度過228連假。但曾有多少人還記得,在去年的2月24日,自普丁在莫斯科黎明
-
通膨、升息、俄烏戰爭、中美角力局勢混沌,2023全球新霸主從缺?
【文.廖君雅】 2022-12-28 回顧2022年,在全球政經驟變,台灣經歷了「冰」與「火」交融的試煉。這年被稱為「總經年」,在通膨、升息、俄烏戰爭、中美角力四大威脅下,踉蹌前行
-
獨家開箱鴻海電動車!直擊台灣隊挺進美國,重裝打造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
【文.林鳳琪】 2022-11-28 中美爭強,從貿易戰、科技戰,一路打到晶片戰,拜登政府強勢重返「美國製造」,台商繼西進、南向後,供應鏈再次遷徙、萬里長征。《遠見》疫後赴美,見證
-
透視中共二十大 解碼紅色野心
【文.邱莉燕】 2022-10-26 中共二十大落幕,現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取得毛、鄧之後史無前例的第三任期,正式開啟「習連任新時代」。然而,二十大後沒有蜜月期,一連串政經挑戰接踵
-
元宇宙超商裡,賣的是什麼?
【文.林士蕙】 2022-09-27 元宇宙,這個既閃亮,卻又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運作生態?我們以日常生活中的超商來比喻,試圖讓輪廓變得清晰。 假設,元宇宙
-
矽谷老將創業有成!張有德領軍益安生醫,把高階醫材沙漠變沃土
【文. 蔣濬浩】 2022-08-29 曾在矽谷闖蕩的張有德,2012年底成立益安生醫,歷經十年耕耘,不僅取得台灣史上第一組「美國高階醫材PMA」,更讓台灣醫材產業開枝散葉、揚威國
-
台灣觀光最壞的時刻 也是最好的起飛點
【文.謝明彧、馮紹恩】 2022-08-01 跨國廉價旅遊,疫情後不會回來了!這是所有觀光業者的最大共識。出國成本墊高許多,造成台灣國旅大爆發,但邊境開放後國旅是否崩盤?專家認為,
-
暑假衝一波,許你一個「偽出國」的完美句點
【文.馮紹恩】 2022-07-01 迎來暑假,就想到旅遊。為什麼很多人熱愛旅遊?美國的神話學家坎貝爾(Joseph Campbell)提出「英雄之旅」(Hero's journe
-
重回「老派.時尚」,日子活得更有滋味
【文.謝明彧】 2022-06-01 科技,讓人們生活在方便之餘,卻也變得急促。或許是出於對速度的反動,每隔一段時間,「老派」就會呼聲重起,成為顯學。 十年前,當即時通訊、社群網站
-
雷諾瓦拼圖專注細節,有童趣更有藝術性
【文.邱于瑄】 2022-05-01 距離師大夜市不遠的巷子內,有一家特別的店,幾米、維梅爾、克林姆等藝術家作品高掛,遠看如同畫廊一般,近看你會發現他們其實都是拼圖,但細節、筆觸等
-
立訊長驅直入電動車,想成新跑道的「第二個鴻海」?
【文.毛凱恩】 2022-04-01 2月中旬,中國電子大廠立訊入股中國車企奇瑞,宣布戰略合作,而立訊砸百億人民幣入股,也證明升級電動車戰略地位決心。立訊從蘋果產品組裝到電動車都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