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加持,阿里巴巴推升購物狂潮三部曲
文╱邱莉燕 雙11從最早只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的「光棍節」,如今已吸引全體電商一起加入殺價戰;也擴展成為全世界的血拼浪潮。 在全球的商業史上,中國大陸阿里巴巴集團,無中生有創造的雙11,已被奉為「節點行銷」的經典。 2009年的11月11日,是阿里巴巴第一次推出雙11的線上購物集體特惠活動。由於雙11,有四個1,一開始是慶祝光棍節,但不到十年內,已經成
本期文章
-
搶搭印度成長列車 兩大變數:油價、持有時間
文╱林讓均 印度對企業來說,是最後一塊高速成長的超級市場,不可不搶,那對一般投資人而言,該不該搭上這班列車? 《遠見》獨家專訪印度最大資產管理公司ICICI保誠資產
遠見雜誌 229天前 -
遊客中心 打卡趣
文╱林惠君 有句服務經驗法則是這樣說的:「看一家餐廳(經營得)好不好,要看廚房;看一家旅館好不好,要看櫃台;看一個景點好不好,要看廁所;看一個風景區好不好,要看遊客
遠見雜誌 229天前 -
外商投資敬陪亞洲末座 消失中的台灣競爭力
文╱黃漢華 「人才便宜又好用!」是外資對台灣的普遍評價。但近年來,台灣的外商投資競爭力節節衰退,甚至敬陪亞洲末座。台灣該如何喚回昔日榮景,搶救岌岌可危的投資環境?
遠見雜誌 229天前 -
大老闆們的總導師 司徒達賢70歲屆退「不退休」
文╱張彥文 政大企管研究所講座教授司徒達賢,將於今年7月滿70歲,屆齡退休。 受他薰陶的學生超過3000人,包含各領域頂尖人物。他如何影響台灣的商管教育? 6月的政
遠見雜誌 229天前 -
印度猛虎出柙 看見莫迪的野心
文╱林讓均 很難想像,印度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竟有近1/3是文盲、超過2億人生活在貧窮線下,水電交通的基本建設為人詬病。總理莫迪四年前上台,改革風風火火,既廢鈔
遠見雜誌 229天前 -
LINE是好友還是敵人?
文╱彭杏珠 你每天使用LINE的頻率有多高?是不是除了睡覺,三不五時都在回覆留言、瀏覽內容? LINE在台灣,從個人、職場、企業甚至政府,都被視為重要的即時溝通管道
遠見雜誌 229天前 -
下一個司徒達賢在哪裡?
文╱楊瑪利 一個老師,心無旁騖,只是認真教書一輩子,影響力可以無窮大。這是我最近從政大企管所講座教授司徒達賢身上看到的現象。 今年5月我收到一封來自政大企家班校友會
遠見雜誌 230天前
其他遠見雜誌雜誌
-
2019,苦日子真的要來了?!
文/楊瑪利 最近一個月來,國內外各大經濟與投資機構紛紛發布2019年預測。《遠見》記者參加了超過15場相關論壇,結論幾乎一致:若沒有奇蹟出現,2019年將是走向衰退之年。 本期是開
-
跳脫大家的想像 就能保有無可取代之美
文/王一芝 什麼是軟實力?關鍵就在於勇敢和美感。2018年第16屆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第八場專題論壇以「迎向生活美學 新致勝軟實力」為題,由大小創意齋創辦人姚仁祿擔任
-
線上教育獨角獸TutorABC 楊正大用AI幫你挑學伴
文╱謝明彧 TutorABC創辦人楊正大,不是資訊、教育科系出身,卻催生出全球首家線上教育獨角獸,坐穩華語圈第一!他如何突破重圍,顛覆千年來的教育限制,讓TutorABC成功征服全
-
申請長照平均耗32天 八成五照顧者憂淪長照難民
文╱黃漢華 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勢必成為全民課題。《遠見》與104銀髮銀行合作執行「2018年長照經驗大調查」,詢問曾有照顧經驗民眾的甘苦和對長照政策的看法。如何不
-
運動推廣,從職場開始!
文 / 運動特刊編輯群 在推廣運動的路上,我經常告訴大家,運動是天賦良藥!它對身體的好處,超過一百種以上,除了能夠改善心肺、骨骼、肌肉功能,降低跌倒、代謝症候群,更有強烈證 據顯示
-
「文化遊俠」童子賢 愛文學、挺藝文、護生命
文╱楊泰興 台灣傑出的企業家很多,慈善家也不少,但要像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一般,同時兼具「鍾情文學、關懷藝文、重視環保、珍惜生命」等特質者,可說寥寥無幾。他是台灣少數的兆元級企業家,但
-
雅退生活不會平白而來
文 / 遠見編輯部 幸福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全球經濟論壇WEF曾經發表一份報告指出,若以年紀來看,地球人的幸福感從16歲之後,開始下降,大約在50歲之後,又逐漸上揚。 其實,這類型
-
服務化思維不一樣的農田價值
文╱廖順福 二、三十年前農民對農田的期待只有物產豐榮換取穩定的經濟收入,十年前友善環境、有機栽培成為顯學,而今天的高雄,農田再次進化,成為活絡人際、服務國民外交的熱情園地。 整齊的
-
成長型市場沒高點 逢低買股就對了
文╱ 沈瑜 揹著鏡頭跑遍世界的林志昊,對印度最是難忘,他從國際關係面向分析,深信印度在全球政經版圖中,是舉足輕重的國家。 目前在外商資產管理公司服務的林志昊,休假時,喜歡帶著心愛的
-
退休準備輸世界平均 台灣上班族老後生活拉警報!
文╱遠見編輯部 2017年世界GDP排名,台灣位在第22名,國內人均生產毛額達4萬7790美元,優於許多先進國家。台灣人民雖然擁有高所得,但根據《遠見雜誌》、施羅德投信以及政治大學
-
-
-
-
蕭青陽:未來瞬變難測,不如選擇真心所愛
文╱謝明彧 「美學」是近十年來台灣最熱門的產業關鍵字,也帶動藝術與設計科系學生,十年來暴增十倍,一年有將近2萬5000名畢業生。 然而相關職缺,十年來卻只增加5000個左右。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