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男女都需服兵役,除了備戰,它更是年輕人成長與身分認同的重要社會和教育儀式,也為日後的職業奠定基礎。
文/賴素芬 (中央社駐特拉維夫記者)
以色列國防軍(IDF)是1948年以色列建國及地下民兵解散後正式成立,先後與周邊阿拉伯國家發生六場主要戰爭,以及數次規模不等的武裝衝突,70餘年來積累了豐富的戰爭動員經驗,形成獨具特色的動員模式。以色列躋身軍事強國的生存經驗,值得台灣借鏡。
女性也需參軍 役期至少兩年
以色列的兵源分為三類:義務兵役、預備役和職業軍人。義務兵役指所有符合條件的男女需在18歲時應召入伍。男性服役至少32個月,女性至少24個月。以色列年輕人一般在高中二年級時接受體能檢查、心理智能測驗(psycho-technical test)和面試,軍方根據體能狀況和測驗結果通知學生適合哪些軍種單位和職責項目,學生們可以根據興趣和理想申請兩到三個單位。
入伍後,所有新兵都必須經歷三個月的基礎訓練,學習紀律、射擊、急救、生化戰資訊和體能等基礎知識,結業後才開始本科訓練與服役。
以色列兵役的獨特之處,在於女性也要服義務役。建國之初,以色列第一任總理班古里昂(David Ben-Gurion)灌輸「人民軍隊」(people’s army)概念,對徵召女性加入國防軍給予兩個理由:一是基於軍事人員短缺、國家安全需求;另一個是軍隊對社會平等原則的承諾。這措施延續了女戰士參與以色列獨立戰爭的傳統。
1948年獨立戰爭期間,女戰士不僅參與戰鬥,並擔任重要的戰鬥指揮職務。戰後,他們不再進入戰鬥崗位,但仍繼續擔任培訓師。1990年代後期,經過高等法院判決後,以色列女兵重回戰鬥崗位,包括飛行學校。以色列在2000年通過《國防服役法》(Defence Service Law)修正案,規定女性在服兵役期間都有權與男性平等地擔任任何職位,除非該職位的固有性質另有要求。
另外,以色列與許多國家不同的是,它不透過學院培養軍官,通常是義務兵在服役8到12個月後因表現優異被篩選經軍官培訓課程後上任。
當兵不是職涯的中斷 反成未來職業奠基石
多數台灣年輕人似乎把當兵看成人生的一個暫時「中斷」,而不是身心成長的學習過程,也不覺得對自己的未來規劃有什麼建設性。反觀以色列,服兵役除了備戰,它更是年輕人成長與身分認同的重要社會和教育儀式,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學院或大學。
班古里昂曾表示:「以色列國防軍不僅是保衛國家的手段,也是整合和建設以色列社會的手段。」年輕新兵在軍中學習各種技能,發展他們所長,與來自不同社經背景與地理環境的人並肩服役,享有相同的條件和權利。許多人從兵役中脫穎而出,展現領導能力、計劃、團隊合作和分析技能,為以後職業奠定基礎。
記者就認識一名曾在情報單位服役的21歲女子,如今她已退役,軍中的訓練讓她很快在高科技公司找到工作,從事數據分析,月薪新台幣16萬多元。未來她準備辭職讀大學,就讀電腦或數學相關的科系。
而曾擔任軍官的Amit,服役時第一年受訓執行心理智能測驗和面試作業,第二年升為軍官,負責指揮一個心理智能測驗單位、管理約50名士兵,期間表現優越,獲頒贈優秀榮譽獎章。她受訪時表示,服役三年期間,讓她接觸來自各個社會經濟層面的人、學習獨立自主、有責任感和如何領導和管理。這些生活技能對她退伍後的念書、工作及人際關係都有相當正面的影響。
另一位受訪的女軍官Maya,在軍中的職務是為軍人服務的社工人員。她表示服兵役是她成長的重要一環,擔任軍官讓她學習傾聽和領導,並在遭遇困難時發掘自己的力量和過去不知道的潛能。她退役後申請大學時選擇讀心理學,接著念社工碩士,現在在醫院實習。她這樣形容:「我進入軍隊時像一塊普通石頭,出來時是一顆拋光的鑽石。」
新創國家以色列 尖端科技多源自軍隊
最後值得強調的是,儘管國防經費占了以色列GDP的5.2%(2020-2021年),世界排名15,但國防軍同時也是以色列經濟增長的重要搖籃。
有「新創國家」(Start-Up Nation)美名的以色列,最主要的經濟出口是科技。它出口的許多先進科技都是出自軍隊的技術和研發部門。以色列民間的許多高科技與新創公司職員,尤其是研發部門成員,大部分是在服兵役時受軍隊培訓出來的科技工程師或分析師。以色列國防、兵役、教育、經濟和社會利益間的關係環環相扣,形成一個強韌的環境系統。
本文轉載自《中央社全球中央雜誌》。全球中央電子書請連結:
https://www.ysgoshopping.com/
其它文章
-
俄烏戰爭衝擊地緣政治 瑞典警戒將擴大徵兵
因應近鄰俄羅斯的威脅升高,瑞典在2017年啟動不分男女的徵兵制;隨著俄烏戰爭爆發、申請入北約遭卡關,徵召比例將繼續上升。 文/黃齡儀 (旅居斯德哥爾摩) 瑞典雖然在
全球中央 22天前 -
電纜地下化成效不彰 日本坐實電線桿大國
日本過去10年以極緩慢的速度在推動電纜地下化的同時,每年還以約7萬支的速度增建電線桿,「電線桿大國」稱號當之無愧。 文/黃名璽 (中央社編譯) 被稱為「電線桿大國」
全球中央 22天前 -
舌尖上的俄烏戰爭 一碗羅宋湯主權各自表述
俄烏早在2019年就發生過「羅宋湯大戰」,如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介入,將烏克蘭的羅宋湯烹調文化列入瀕危文化遺產名錄,讓基輔當局樂不可支。 文/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組組
全球中央 22天前 -
台灣的世界級文化遺產 細說百年花磚前世今生
徐嘉彬團隊成功研發復刻花磚工藝技術,把台灣花磚文化推向國際。他們認為,文化不只是保存,而是創造希望跟著時代往前邁進。 文、攝影/黃國芳 (中央社記者) 台灣與其他國
全球中央 22天前
雜誌最新
- 低軌衛星戰國時代 誰稱英雄?先探週刊 1天前
- 行情震盪 高殖利率成保護傘萬寶周刊 4天前
- 掌握日常6件事.新生兒照護輕鬆上手媽媽寶寶雜誌 4天前
- 聯準會過度專注以升息抑制通膨 美國財長葉倫急示警 矽谷銀行垮財訊 4天前
- 矽谷風暴理財周刊 4天前
- 街頭風搬入住家 兩層公寓個性大轉變時尚家居 8天前
- 小布村啟航國際有限公司:設計力+AR數位互動 打造「澳人生活能力雜誌 9天前
- 當心「太忙」的警訊哈佛商業評論 11天前
- 最新民調誰領先?徐欣瑩再披戰袍重返國會獨家報導 13天前
- 俄烏戰爭週年,全球化已死還是巴爾幹化?遠見雜誌 22天前
熱門文章
- 冬海獲利逆轉勝 看大車隊轉型 先探週刊 8天前
- 矽智財Team Taiwan夢幻明星股 先探週刊 1天前
- 杏林春暖 藝起明揚做公益 理財周刊 95天前
- 台中海線崛起 沙鹿站前核心「鴻豫境」 理財周刊 95天前
- 近來日方訪台最高規格 台日關係朝4大面向合作 日參議員:讓G 財訊 91天前
- 粉狀老茶滴雞精 西雅圖告捷 理財周刊 77天前
- 地震頻發生地主想重建怕遇建商毀約怎麼辦? 理財周刊 70天前
- 還魂 台股的華麗轉身 理財周刊 70天前
- 熟齡理財如跑馬拉松 掌握配速擬定策略 理財周刊 51天前
- 俄烏戰爭升級 誰持續受惠? 萬寶周刊 10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