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用戶年齡在26歲以下的二手衣購物平台Depop,在疫情下瀏覽量爆增。美國電商平台Etsy看好這股熱潮,在疫情過後仍將持續發燒,近期出價收購Depop。
文/戴雅真 (中央社駐倫敦記者)
2020年3 月,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在全球大爆發,許多國家政府宣布封城,宣導盡可能在家上班。
一瞬間,西裝、洋裝、高跟鞋、套裝等上班裝束都不再必要。舒適的居家服取而代之成為日常,頂多在視訊會議時套上一件襯衫,下半身怎麼舒適怎麼來,正裝被束之高閣。
疫情改變生活 二手衣網路轉售風行
受疫情影響,有些人收入減少,開始思考拿衣物變換現金;有些人則是消費習慣改變,對珠寶首飾與華美服飾的需求下滑,轉而追求提升生活質感的物品。
與其購買一枚戒指,不如購入一套沙發;比起一套洋裝,一套鍋具更加吸引人。購買衣物的預算相對降低,二手衣因此成為不錯的選擇。種種改變,導致民眾對衣服斷捨離,大量服飾流入二手市場。
英國文藝學會(RSA)委託研究發現,在疫情期間,28%民眾比平常更常使用二手物品或衣物,且有35%女性計劃未來不再買那麼多衣服。這些都導致民眾對時尚的看法,從大量生產、模板一致的快時尚,轉往追求獨特性更高、永續性更佳的物品。
此外,從2020年起,英國許多非必要商店無法開門營業長達數個月,許多商店因此敲下喪鐘。疫情影響商機固然是原因之一,另一大主因也是實體店面逐漸不敵網路競爭。
二手市場興起,加上網路購物在疫情下成為主流,使得二手購物應用程式(App)如二手衣平台Depop蔚為風行。
Z世代追求獨特與環保 Depop一箭雙鵰
Depop創立於2011年,總部位於倫敦,被譽為Z世代的時尚寶典。Z世代指的是1990年代後期到2000年後出生的人,他們出生時網路蓬勃發展,從小接觸手機、平板、電腦,對於網路購物毫無隔閡。
Depop主打讓人挖掘「獨特」商品,同時避免資源浪費,恰好迎合新世代愛環保的想法。根據統計,Depop目前超過3,000萬名註冊用戶當中,超過90%的年齡在26歲以下,屬於手機中毒的Z世代。
VOGUE BUSINESS編輯基特拉柯恩(Kati Chitrakorn)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時表示:「現在孩子們的時尚不在於合不合身,而是這身衣服能不能展現出他們的個性。能把便宜的物品升級、客製化、重新利用,而不是捨棄,這讓年輕人感覺參與了某種行動。」
疫情下,在網路上買賣二手衣更為風行。Depop發言人表示:「Z世代想要獨特性與減少浪費,Depop讓他們一箭雙鵰。」
在疫情爆發前,市場上約有三分之二的衣服從實體店售出,但有想法的Z世代早就開始在Depop、Poshmark等二手交易平台挖寶。疫情爆發後,這些網站的業績更是長紅。像是Depop在疫情爆發不久後的2020年4月,瀏覽量爆增90%。
Depop在歐美風行,受美國網購平台Etsy看好。美國電商平台Etsy近期出價16億美元(約新台幣443.6億元)收購Depop,預計今年第三季內完成收購交易。
Etsy執行長席佛曼(Josh Silverman)表示,他預計這股二手熱潮即使在疫情過去後仍將持續發燒,而Depop培養出的「熱情粉絲群」將會是消費主流。
根據Etsy統計,美國Z世代青年熱愛訪問的購物平台當中,Depop位居第10名。Etsy創立於2005年,用戶層平均年齡39歲,主打手工藝品,一直尋求吸引更年輕族群,並打入二手衣市場,收購Depop無疑是一條捷徑。
Depop目前在全球150個國家都有用戶,其中200萬名活躍用戶去年創下6.5億美元銷售額。Depop目前觸角伸向全世界,除了倫敦之外,在曼徹斯特、紐約、洛杉磯和雪梨都設有辦公室,員工400人。被收購之後,Depop總部將繼續設在倫敦,並由現有團隊獨立運營。
Depop火紅藏隱憂 二手衣價格高檔化
儘管Depop似乎前景看好,也不是毫無隱憂。部分老用戶發現,原本提倡低廉又可重覆利用的二手衣平台,成為有心人的淘貨基地,購買目的不再是追求獨特時尚,而是用來盈利,導致價格的高檔化(gentrification)。
二手衣平台的價格高檔化,起因部分經營部落格或YouTube頻道的用戶在平台上購買超出所需的物品,用來造型搭配,吸引點閱率。另有用戶特意購買大尺碼衣物,利用多餘布料進行修改,種種行為都在不經意間提升了售價,畢竟自由市場,有競爭就會讓價格上升。
這讓想以低價購入二手衣,或是尋找市面上較少的大尺碼衣物的用戶,反而被排擠出平台,而這種過度消費的行為,也偏離平台設立初衷。
本文轉載自《中央社全球中央雜誌》。全球中央電子書請連結:
https://www.ysgoshopping.com/
其它文章
-
美國40年最大通膨怪獸 疫情下轉職潮成推手
民間需求隨疫情降溫而增加,卻碰上全球供應鏈遭遇瓶頸,供需失衡加上疫情催生「大辭職潮」,40年來最具威脅的通膨怪獸隨之誕生。 文/尹俊傑 (中央社駐紐約記者) COV
全球中央 26天前 -
從富有到入不敷出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到1950年,阿根廷的富裕程度仍領先日本,與義大利、奧地利和德國相當。然而到了今日,以出口牛肉為大宗的阿根廷,許多人民卻吃不起牛肉。 文/陳亦偉 (中央社編譯組組長
全球中央 26天前 -
長棍麵包是法國遺產 立法規定配方馬虎不得
法式傳統麵包內容物只能有麵粉、水、酵母、鹽。連酵母的種類與定義都以法律規定,足見法國對傳統手作麵包的堅持與保護。 文/曾婷瑄 (中央社駐巴黎記者) 長棍麵包已經和美
全球中央 26天前 -
日本紅豆麵包始祖 天皇也讚不絕口的美味
這種融合西洋麵包文化與和菓子文化的麵包,給人一種文明開化的印象。1875年4月4日,木村安兵衛透過友人牽線,將紅豆麵包獻給到東京向島賞櫻的明治天皇伉儷品嘗,大獲讚賞
全球中央 26天前
雜誌最新
- 閔虎配有「魔力」 彼此信任共享共贏職業棒球 1天前
- 嬰幼兒如何服用清冠一號、防疫茶?常見3大QA總整理媽媽寶寶雜誌 2天前
- 電動車團訪美理財周刊 3天前
- 漲價效應的雙面刃萬寶周刊 3天前
- 電池材料聚焦康普、美琪瑪先探週刊 3天前
- 每月只要3千元 輕鬆跨海投資美股Money錢 4天前
- 生技最新市值王 看懂投信買超的虛與實 藥華藥關鍵五問 撥開多財訊 9天前
- 沉浸體驗絕美樂音與人文萃集風華時尚漫旅 10天前
- 科技農企業的修煉密鑰 臺大菁英班助學員站上巨人肩膀觀天下豐年 11天前
- 最強六寶媽林叨囝仔 全家總動員迎接新生兒 雖然累但值得嬰兒與母親 12天前
熱門文章
- 嬰幼兒如何服用清冠一號、防疫茶?常見3大QA總整理 媽媽寶寶雜誌 2天前
- 台積電越跌越安全 今年投資宜採取守勢 Money錢 60天前
- 比亞迪大漲下的車電受惠股 萬寶周刊 17天前
- 「會呼吸的」全要了!半導體業急喊:大廠不要搶我的學生 遠見雜誌 83天前
- 沉浸體驗絕美樂音與人文萃集風華 時尚漫旅 2天前
- 陽光滲透的夾層設計X日式時尚宅 Living住宅美學 263天前
- 居家風水系列-都更分房屋如何選擇? 住展雜誌 20天前
- 閔虎配有「魔力」 彼此信任共享共贏 職業棒球 1天前
- 融資斷頭後 股價破底翻 理財周刊 3天前
- 漲價效應的雙面刃 萬寶周刊 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