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瑪利】
你是否注意到,台灣的職場已進入多元世代融合中。許多二、三年級出生的台灣第一代創業家,仍充滿戰鬥意志,尚未退休;2000年後出生的年輕世代則已進入職場。若以十年為一代,那就是橫跨六到七個不同世代的人,從二十多歲到八十多歲,同在一個公司服務。
由於每一代的成長環境、學習歷程不同,導致價值觀不同,工作態度差異又極大,已造成許多企業人力管理上的難題。
最近,許多企業都在進行年終人事盤點。我們一個部門主管就公開分享帶人的困擾。他擔任一個約八人團隊的主管,過去四年來一共離職15位正職同事,許多人到職不到一年內離職,儘管部門業績持續成長,但人事動盪著實令人困擾。
世代價值觀存在落差,如何相互適配
在年終部門餐敘中,同仁就攤開來討論,為何離職同事明明應徵時很積極,表示想好好學習,到職後表現卻又不然。例如有位年輕同事,若主管要求她做的事情,可能不在她的預期範圍內,她求好心切又不得其法,就三不五時哭,三個月後說壓力太大,要好好休息,主動請辭。
一位年輕同事分享,20歲出頭這一代,大多數人從小到大什麼都不缺,甚至有些人家境甚好,公司給的可能還比不上父母給的,導致工作後,重視上下班分明,甚至有人厭惡加班。
許多人可能會以為,員工離職都是主管的錯。但這樣說,對主管也不公平。最近我跟前述這位部門離職率高的主管,針對培訓新人的SOP再檢視一番,內容中規中矩,有教學影片、邊做邊學培訓、團隊協作、指導制度,並沒有放生不管或揠苗助長。而且部門內也有資深員工說:「若是有人離職,真的不是這位主管的錯。」
我發現不同世代間普遍的認知差異是,年輕一輩看上一代好像只知道工作,不會過日子,他們甚至會說,一點都不羨慕自己的主管,不願意活得跟主管一樣。但其實對許多主管與資深的一代而言,他們從工作中得到學習、成長的樂趣與成就感,是年輕一輩無法體會的。而年長的人會覺得年輕一輩太小確幸,有點胸無大志,其實他們可能下班後有熱衷的興趣或第二個斜槓人生。 也就是說,衡量人生成功與否的價值觀,不同世代已明顯不一樣,要一起和諧共事著實不容易。
中央人資所副教授林文政曾在接受《請聽,哈佛管理學!》Podcast訪問時提到(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13-5-%E6%98%AF%E9%A0%98%E5%B0%8E%E8%80%85%E4%B9%9F%E6%98%AF%E8%BF%BD%E9%9A%A8%E8%80%85-%E5%B0%87-%E9%A0%98%E5%B0%8E%E5%8A%9B-%E5%85%A7%E5%8C%96%E6%88%90%E4%BD%A0%E7%9A%84%E8%B6%85%E8%83%BD%E5%8A%9B-ft-%E6%9E%97%E6%96%87%E6%94%BF%E6%95%99%E6%8E%88-%E5%93%88%E4%BD%9B%E4%BA%BA%E7%89%A9%E9%9D%A2%E5%B0%8D%E9%9D%A2/id1577152234?i=1000538670840),世界上有各種不同型的領導人,有人比較威權、甚至霸道,有人比較僕人式,從不罵人。有領導人一天到晚開會,開到「天長地久」,有人則準時下班,放假很少找員工。但不同型態的主管,都可以績效很好、經營傑出,也都會有忠誠跟隨者,所以要看能否找到與主管適配性高的部屬。
在人才問題成為時下企業第一要務時,跨世代融合,與提高主管與員工的適配度,應是當務之急的解方。
更多內容請見2023年1月《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人才管理哪裡出了錯〉
https://www.hbrtaiwan.com/magazine/HBR197
其它文章
-
領導者俱樂部×明昌國際:二代接班如何成長25
【文/張彥文;攝影/蘇義傑】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推出哈佛式的個案教學,吸引業界的領導階層競相報名,並因此成立「領導者俱樂部」,定期參訪卓越有成的企業;位
哈佛商業評論 18天前 -
永進機械牽頭數位轉型鏈,帶動產業升級
【文/張彥文;攝影/黃菁慧】 追求數位轉型,是許多公司的目標,永進機械總經理陳伯佳卻有更遠大的企圖心,希望帶著供應商、協力廠一起轉型。這位新任的公會理事長,要如何激
哈佛商業評論 18天前 -
掌握關鍵十招,全面啟動AI變革
【文/湯瑪斯.戴文波特 Thomas H. Davenport、尼廷.米塔爾 Nitin Mittal】 許多組織的人工智慧(AI)行動方案,規模都太小,試探性質太
哈佛商業評論 18天前 -
別讓財務會計壞了人才大計
【文/彼得.卡裴利 Peter Cappelli】 美國許多的人資實務,其實對公司、員工和股東都很不利。例如公司吝於投入員工訓練和發展,並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依舊嚴格
哈佛商業評論 18天前
雜誌最新
- 塑化股價先行 業績先蹲後跳先探週刊 9天前
- 理財從小開始!家庭財務長邱懷青教你小錢立大功獨家報導 10天前
- IPC疫後出貨大爆發 缺料緩解 買盤歸隊財訊快報 11天前
- 中國半導體在地化最大受惠者:家登萬寶周刊 14天前
- 藍燈買股 機會來了理財周刊 14天前
- 通膨、升息、俄烏戰爭、中美角力局勢混沌,2023全球新霸主從遠見雜誌 15天前
- 台北/精品宅賣1戶少1戶 大直37塊地蓋牌緩推好房網House Fun 16天前
- 把握意外的成功與失敗 從意外誕生!年銷23 億美元3M 便利能力雜誌 17天前
- 高科大讀4年 創造千萬價值時尚家居 17天前
- 六代同堂的職場難題哈佛商業評論 18天前
熱門文章
- 桃園/首購族最愛!平鎮山仔頂年漲2成買氣強 好房網House Fun 136天前
- 6G技術標準前哨戰開打 低軌衛星效益發酵 WiFi 7應用加 財訊快報 11天前
- 遠距?實體?混合辦公? 不進公司行不行? 企業疫後留才戰開打 能力雜誌 115天前
- 西班牙人愛午睡 超現實主義大師也瘋狂 全球中央 115天前
- 製包採收初體驗 食用菇產線大公開 鄉間小路 70天前
- 到日勝生加賀屋 體驗道地日式新年 時尚漫旅 31天前
- 學校沒教的老年課 住展雜誌 29天前
- 趙小僑為了孩子宅在家:走過追求夢想的階段,現在我甘之如飴 媽媽寶寶雜誌 28天前
- 逐夢媽媽魏羣芳.用服裝讓孩子愛自己 媽媽寶寶雜誌 28天前
- 【喬藝設計】2022 MUSE Design Awards OPEN DESIGN 2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