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遊 酷體驗
遠見雜誌 2018/03/30 17:13(22天前)
文╱蕭歆諺
迎接週末,你都怎麼過?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步調緊湊,很難有完整的週休二日可以好好休息,一日遊和半日遊因此一直是市場的主流形式。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的最新統計,2016年國人的旅遊天數以一日最多,高達七成的國人外出旅遊都集中在一天之內。
受限於時間緊促,一日遊的旅人自然不會花太多時間在交通往返上,大多選擇在住家附近的縣市遊玩。可惜的是,一樣的觀光景點去了再去,早已沒有新意,加上台灣有許多景點都是「一次性」的:不會有讓人想再去一次的期待,不禁讓人思考,有沒有新的方法可以放鬆身心?
深度旅遊,也許是個新解方。
「參加台北街頭導覽的遊客,高達八成是台北人,」知名的導覽品牌「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邱翊表示,深度旅遊是全球風潮,在台灣也逐漸成為一股趨勢。但明明是再熟悉不過的街景,為什麼還要花錢花時間重新認識?
夠深,就有新東西。邱翊解釋,深度旅遊是一種偏學習性的、貼近當地的旅遊方式。過去我們外出旅行,都會用「外地人」的角度由上而下審視一個地方與景點,比較是用既有框架去看別人,很難真實體驗在地人的生活與想法。例如許多觀光客著迷跟風的旅遊景點,在地人根本不會去。
深度旅遊 學習性濃厚、貼近在地日常
2012年邱翊創辦台北城市散步,就是希望帶大家重新認識大稻埕。從小在大稻埕長大的邱翊,有感於大家對此地的印象都停留在「年貨大街」「迪化街」「髒亂」等刻板印象,十分氣憤,放棄了原先規劃國外旅遊的穩定工作,仿效外國的walking tour,自己規劃設計街頭導覽,帶大家重新認識大稻埕。
「深入了解才能學會尊重,」邱翊舉例,他們曾經辦過「城市無間道」主題導覽,透過散步帶領遊客認識幫派、角頭、殯儀館等次文化,頗受好評。尤其有條路線是由「媽媽桑」帶路,走讀林森北路的日式酒店,讓不少人對「陪酒文化」為之改觀。
有別於走馬看花的觀光行程,藉由在地人的導覽,漫步於實際生活場域,不但可打開感官深入認識一個地方文化,甚至連結社會議題。
邱翊觀察,在知識焦慮的年代,這類深度旅遊可以滿足旅人的求知慾,在假日時多一個學習性濃厚的導覽可以選擇。
「日本的國內旅遊產值高於國外旅遊,台灣則相反。」邱翊期待,未來國內深度旅遊能幫助旅人重新反思與認識腳下這片土地,找回對自己的認同與台灣的美好。
除了街頭導覽,深度旅遊還有很多種玩法。乘著這股趨勢,本期《好享生活》精選三條新創團隊規劃的路線,走訪艋舺、礁溪與竹南三地,探索冷門但饒富趣味的新景點。用全新的眼光觀看我們熟悉的土地,帶您透過一日深度旅遊,重新認識台灣。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3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https://goo.gl/5S7h4Y】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3月號: https://goo.gl/5Ao6dR】
迎接週末,你都怎麼過?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步調緊湊,很難有完整的週休二日可以好好休息,一日遊和半日遊因此一直是市場的主流形式。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的最新統計,2016年國人的旅遊天數以一日最多,高達七成的國人外出旅遊都集中在一天之內。
受限於時間緊促,一日遊的旅人自然不會花太多時間在交通往返上,大多選擇在住家附近的縣市遊玩。可惜的是,一樣的觀光景點去了再去,早已沒有新意,加上台灣有許多景點都是「一次性」的:不會有讓人想再去一次的期待,不禁讓人思考,有沒有新的方法可以放鬆身心?
深度旅遊,也許是個新解方。
「參加台北街頭導覽的遊客,高達八成是台北人,」知名的導覽品牌「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邱翊表示,深度旅遊是全球風潮,在台灣也逐漸成為一股趨勢。但明明是再熟悉不過的街景,為什麼還要花錢花時間重新認識?
夠深,就有新東西。邱翊解釋,深度旅遊是一種偏學習性的、貼近當地的旅遊方式。過去我們外出旅行,都會用「外地人」的角度由上而下審視一個地方與景點,比較是用既有框架去看別人,很難真實體驗在地人的生活與想法。例如許多觀光客著迷跟風的旅遊景點,在地人根本不會去。

深度旅遊 學習性濃厚、貼近在地日常
2012年邱翊創辦台北城市散步,就是希望帶大家重新認識大稻埕。從小在大稻埕長大的邱翊,有感於大家對此地的印象都停留在「年貨大街」「迪化街」「髒亂」等刻板印象,十分氣憤,放棄了原先規劃國外旅遊的穩定工作,仿效外國的walking tour,自己規劃設計街頭導覽,帶大家重新認識大稻埕。
「深入了解才能學會尊重,」邱翊舉例,他們曾經辦過「城市無間道」主題導覽,透過散步帶領遊客認識幫派、角頭、殯儀館等次文化,頗受好評。尤其有條路線是由「媽媽桑」帶路,走讀林森北路的日式酒店,讓不少人對「陪酒文化」為之改觀。
有別於走馬看花的觀光行程,藉由在地人的導覽,漫步於實際生活場域,不但可打開感官深入認識一個地方文化,甚至連結社會議題。
邱翊觀察,在知識焦慮的年代,這類深度旅遊可以滿足旅人的求知慾,在假日時多一個學習性濃厚的導覽可以選擇。
「日本的國內旅遊產值高於國外旅遊,台灣則相反。」邱翊期待,未來國內深度旅遊能幫助旅人重新反思與認識腳下這片土地,找回對自己的認同與台灣的美好。
除了街頭導覽,深度旅遊還有很多種玩法。乘著這股趨勢,本期《好享生活》精選三條新創團隊規劃的路線,走訪艋舺、礁溪與竹南三地,探索冷門但饒富趣味的新景點。用全新的眼光觀看我們熟悉的土地,帶您透過一日深度旅遊,重新認識台灣。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3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https://goo.gl/5S7h4Y】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3月號: https://goo.gl/5Ao6dR】
FB留言
其它文章
-
從初心、完美到完整 江振誠為何堅持回家?
文╱林讓均 甫拿下米其林一星的RAW餐廳創辦人江振誠,剛結束響譽國際的新加坡餐廳Restaurant ANDRE,今年終於回家了。這位傳奇主廚下一步怎麼走?且聽他感
遠見雜誌 22天前 -
55公里港珠澳大橋 帶動粵港澳大灣區起飛
文╱ 楊瑪利、邱莉燕 一座跨越香港、澳門、珠海三地、長達55公里的世紀大橋,即將在今年年中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是全世界第一個橫跨三個政治體制的橋梁,由三地政
遠見雜誌 22天前 -
我不是共產黨 只是討生活的外勞
文╱李建興 1957年生的張君齡(化名),2015年從台灣中部一所國立科大退休,但晚年得子的他,退休時孩子還小,而教授年金也因年改而大幅縮水,導致他前往大陸尋找
遠見雜誌 22天前 -
夾縫求生!1000個台師變陸師
文╱李建興 日前大陸宣布惠台31項措施,向台灣頂尖人才頻拋媚眼。其中,針對台灣教授再祭出誘因,準備大陣仗挖角。 台灣高教人才潰堤式流失,早在惠台政策前就止不住了。坊
遠見雜誌 22天前
雜誌最新
- 上班族懶人投資法:低檔價值選股、高檔順勢操作理財周刊 1天前
- 宏捷科營運谷底反轉萬寶周刊 2天前
- 勇闖高薪企業財訊 2天前
- 矽晶圓進入獲利主升段先探週刊 2天前
- 很重要,一定要知道!有些蛋白質竟然會促癌柿子文化 2天前
- 【社會】離岸風電黑船來襲 核電幫最後保衛戰新新聞 3天前
- 工業4.0推手!5G加速普及「未來工廠」數位時代 10天前
- 親子共學EASY GO 跟bobo一起玩英文bobo小天才養成誌 11天前
- 寶寶愛吃奶嘴和手手怎麼辦?媽媽寶寶雜誌 11天前
- 94強!職業棒球 13天前
熱門文章
- 揭密台灣漁業霸主 財訊 2天前
- 當前十大購屋糾紛如何防範? 理財周刊 1天前
- 房東被查逃漏稅?!該怎麼辦? 好房網House Fun 18天前
- 謝金河:投機必須有天險可守 先探週刊 9天前
- 謝哲青:朝聖,從跟自己話不投機開始 康健雜誌 19天前
- 舌尖食尚 FASHION QUEEN 131天前
- 半導體趨勢向上 絕無冷場 理財周刊 1天前
- 譚敦慈:吃泡麵也能安全又美味 康健雜誌 19天前
- 上班族懶人投資法:低檔價值選股、高檔順勢操作 理財周刊 1天前
- 宏捷科營運谷底反轉 萬寶周刊 2天前